春节假期在家读完了孙瑞雪老师的《捕捉儿童敏感期》,很是感慨,原来我们成人世界所习得的经验与知识,在儿童世界里几乎都是无用的。
(图源:豆瓣)
书中用大量的案例和点评告诉我们,要想孩子收获阳光的心智与健康的体魄,那就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也使我不禁反思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哪些是恰好做的对的,哪些是与书中描述的理念相悖的。
这本书用了「敏感期」这词来定义儿童成长不同阶段中认识世界、探索世界时的各种现象,从生理现象到心理现象,从对具象事物敏感到对抽象事物敏感,比如一开始对光、对声音、对脸孔敏感,到对友情、对绘画、对音乐等。儿童身心发展有着自身的规律,成年人不应该过度干预,而应该给予充分的"保护",确保儿童在每一个「敏感期」其对外部环境和自身的好奇能够得到充分满足。一个在充满"爱和自由"环境里长大的孩子,其未来也一定是充满了积极向上的力量。
在阅读的过程里,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两篇古文。一篇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咏鹅》,是唐代著名诗人骆宾王童年时的作品,全诗是用一个孩童的视角描绘了鹅在水塘中嬉戏的场景,这也充分印证了书中讲到的儿童充满了对细小事物的观察与热爱,并进一步将环境内化,创造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作;另一篇古文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所作《伤仲永》,当年学习这篇课文时,我还以为仲永是一个被其父亲摧毁的天才,如今才知道,小仲永很可能恰好是到了语言敏感期,他只是在用他的"诗"来表现其对生活的观察,就像童年的骆宾王一样,很可惜,他却被他父亲当作了赚钱的工具,而没有更加细致的培养,以至于这段敏感期过后,整个人也就变得普通且乏味了。
一个人的童年经历对其成人后的影响是巨大且深远的,和身边的朋友有时候会聊到各自儿时的经历,会发现每一个人当前性格的养成与幼年成长环境关系极其紧密。有的朋友成长在强权的家庭里,一切以父母开心为宗旨,最终成为了其口中的"讨好型人格"的人;有的朋友成长在和父母关系平等的家庭里,最终成为了一个敢于坚持自我的人;有的朋友成长在一个父母关系破碎的家庭里,最终成为了一个极度自我的人。我无意说哪种成长环境是最优的,只想说每一个人在回忆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都或多或少有遗憾,而如今早已无法弥补。
现在我们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确保自己的孩子能够快乐成长。在《父母的语言:3000万词汇》这本书里,3T原则被反复强调,包含共情(tune in)、角色转换(take turns)和多说(talk more)。成年人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利益纠葛和勾心斗角,我们很多人在职场上花了太多的精力去揣测老板的意图,应该已经丧失了与孩子"共情"的能力。那我们还能做的就是尽量不去打扰孩子,不去用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去判断孩子行为的对错,从正向引导孩子,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肯定孩子的每一次进步,对孩子充满信心。
美团联合创始人王慧文有一篇很著名的内部讲话叫《成长不是爬梯子》,里面讲的是职场人的精进需要积累和沉淀,厚积而薄发,而不是直线上升的。我想,这也同样适用于孩子的成长过程。孩子每成功度过一个「敏感期」,即可认为孩子获得了相应的成长。成年人要时刻清楚地认识到,这些成长是渐进式的,是螺旋式的,而不是线性的。网上有很多辅导孩子作业鸡飞狗跳的视频,真的很推荐这些视频里的家长来看看孙老师的这本书,科学地对待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小迷糊"。
我相信,每一个爱孩子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阳光快乐、健康积极,愿意用自己的一片赤诚换取孩子最纯真的笑容。在教育界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如果你希望孩子是什么样的人,那你就先成为什么样的人。"意思是家长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因此,请从自我做起,审视自己是不是足够的有耐心、有爱心,做任何决定愿意站在孩子的立场出发,为孩子做出改变。最后,你会发现,其实我们不光是在教育孩子,更是孩子让我们变成了更好的自己。
全文完~笔芯
2/4首发于豆瓣: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4191972/
作者:阿飞,十余年来一直混迹于信息安全行业,扛过设备,卖过服务,做过审计,查过黑客,反过欺诈,岁月神偷带走了我的苹果肌,留下了一肚子的瘫软,现在成为了一个新手奶爸,需要再学习,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