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半夜,被大娃踢醒,脑子突然变得活跃,干脆别睡了,赶紧起来完成农历虎年最后一项任务。
今年的总结,以几句印象深刻的话展开,开始。
从2021年第四季度开始的互联网寒冬,已经刺骨了365天。
整个2022年,耳边都充斥着平台经济被打压、互联网裁员的消息,甚至年尾还冒出了“一鲸落,万物生”的惊人论调。
当我瑟瑟发抖的时候,才意识到这句话并不是公司在降低你的预期,而是眼前的真实。
经济形势和行业环境都更加挑战,这不是短暂的过冬,而是“全球气候环境”的变化,并且预计未来比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外部环境会更加寒冷
裁员的寒风,是从3月份慢慢刮起来的。
年初大家做完新年的商业计划,100%的增速透露着内心对2022年的雀跃。等过完年回来,路边社消息开始传闻鹅厂要大规模裁员,匿名人士更是直接给CSIG安排了25%的指标。
一时间,人心惶惶。
老板:你听到最近人员优化的消息了吧?
我:确实听到了一些谣言。
老板:不是谣言……
4月份第一波优化名单确认,一些同事奔着N+2主动离职,背了优化指标。
团队两名骨干离职,仿佛胸口被插了两刀,第一次感受到人员自由流动的“痛”。
同时,招聘也被按下了暂停键。但人少了,活可没少。
接下来,第二波优化名单,每个团队负责人都在绞尽脑汁消化指标,内部论坛“毕业作文”不断。
很多人在问,“还有下一波吗?能不能来个痛快的?别慢刀子割肉了,难受。”
谁不难受呢?政策的刀,落在pony身上的时候,谁又会给他机会提问呢?
最终,还是在过年前迎来了第三波优化。
大家早已麻木。甚至,消息落地的时候,有些人感慨“终于来了,内心很平静,感觉解脱了”。
人就是这样,在一个环境呆久了,终究会适应环境。但当被旧环境“淘汰”的时候,却很容易陷入严重的自我怀疑。
一位朋友,9月份经历了某互联网电商的优化潮,年底了,尚未找到工作。36岁的年纪,多家大厂经历,985毕业,面对一家老小,找工作时的慌不择路,透露着内心的惶恐。
不知如何安慰,找几位体制内朋友帮忙做了推荐,希望23年能有个好的开始。
人因未知而恐惧,人生因未知而精彩。
就像《三体》常伟思将军与汪淼的对话。
那你的生活是一种偶然,世界有这么多变幻莫测的因素,你的人生却没什么变故。
整个人类历史也是偶然,从石器时代到今天都没什么重大变故,真幸运。但既然是幸运,总有结束的一天;现在我告诉你,结束了,做好思想准备吧
一叶知秋,裁员只是“全球气候变化”进入寒冬的一个缩影,各项经济数据、人口数据,才是未来十年变化的注脚。
愿每一位经历过优化的朋友,都能尽快调整心态,重新出发,祝福你们。
于我而言
2021年,经历了组织架构频繁调整带来的业务思考。
2022年,见证了体制外残酷淘汰机制引起的个人价值再思考。
人生苦短,每一种经历都值得纪念。
裁员是果,因还是组织的业绩。这个组织,可以是部门、是公司,也可以是国家。
10月份的时候,这张图片在微信群广为流传。
地产崩盘、金融危机、战争升级,继而公司倒闭,国家崩溃,各种论调纷纷扰扰。
裹挟其中的,是股民对组织的信心,沪指直奔2800点,恒生指数直奔15000点。
万籁俱静,万物萧条。
身处其中,我也是“瑟瑟发抖”。
感受时代浪潮的拍打,内心“慌的一匹”
所以,异常佩服顶着“冷眼与嘲笑”,在2022年出去创业的安全同仁。
在经济不好的时候,你拿到的投资机构的钱,其价值也是不一样的
经济不好时的好处就是:竞争少了。科技的列车到点就离开车站,如果每个人都畏惧不前不敢上车,很有可能整个列车就变成你的专列了。
在此,对知其安(君哥)、亿格云(葛总)、持安科技(何总)表示由衷佩服和衷心祝福。
面对困难,悲观者冷静地指出:
互联网走到了绝路,宇宙的尽头是编制
客户没钱了,ToB怎么能赚到钱?
系统稳定性差、性能烂,马上会被客户抛弃
部门墙林立、重复造轮子,内耗至死
其实,他们说的没错,都是事实。
悲观者往往正确,下一句是,乐观者才能成功。
用悲观发现问题,用乐观解决问题,绝不驻足“抱怨”。
成年人,永远在问自己 -- 你到底是要赢,还是辩个输赢?
平台经济是就业的稳定器,国家会纠偏
客户没钱了,但总有赚钱的客户
系统现在不行,那就快速迭代
内耗严重,就从我做起,推动改变
总有人在一手烂牌的时候,能够打出妙笔生花、绝境逢生。这个人,为何不能是我呢?
鼓励自己,做个无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者吧。
2021年9月,怀着忐忑的心情,负责了部门的经营管理工作。
商业分析、战略、市场,内容庞杂,跨度也大,挑战不言而喻。
挑战本身就是乐趣,投入十二分精神,早出晚归,前前后后做了近两万字工作笔记,只为尽快入门。
22年1月1日,BG开始执行新的计收规则,政策的调整,一下子将过去混乱的产品管理、物料管理、经营报表等基础问题全部暴露出来了。
好比“先污染后治理”,营收野蛮增长了三年,政策的重心突然转到了治理,但是各方面配套都没跟上。
此时,经营管理对政策的解读与应用,对中心的牵引与支撑,一下子成为焦点。
而自己在个人能力、方向判断、团队力量、内外部关系上,全都没有就绪。
就这样,即便加了更多的班,却依然深陷泥淖,迟迟找不到节奏。
半年时间很快过去,对自身的期望,与现实的巨大落差,让我痛苦不已,一度产生了自我怀疑。
彼时内心很纠结。
一方面投入了这么多,不想就这么放弃。何况,工作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向困难低过头。
一方面意识到天时地利人和,自己一头都不占。还担心此时放弃,在老板眼里是否是一次逃跑,以后还能承担重任吗?
思考了很久,最终说服了自己 -- 如果我占着这个位置,却没有对应的产出,就是对部门更大的损害,要及时止损。
于是决定和老板谈一次,将自己面临的情况,和可能的解决思路进行了长时间沟通。
老板说“可以快速试错,如果觉得不合适,就及时退出”。
最终,和经营管理团队 say goodbye,重新聚焦于技术运营团队工作。
这段经历,也启发我总结成了“做事三问”,在团队内推广:
**第一问:要不要做?**必须要做吗?不做会怎样?做了有什么价值?
**第二问:谁来做?**必须我来做吗?是否有更短路径,更高效率的方式?
**第三问:何时做?**必须现在做吗?晚一点、慢一点会怎样?
选择不做什么的,不仅是个人,BG亦如此。
22年的计收新规,本质上也是 Dowson “对虚假繁荣说不,对不适合的业务说不”的一次具体行动。
我们更有意识地去对亏损的、高风险、不适合我们做的业务说“不”。我觉得你拒绝做什么,往往最能够定义你的战略。在你有无限资源的前提下,什么都做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决策,但如果资源有限,那你就必须要有很清晰的思路,选择做你觉得最重要的事。我们一系列的调整,都服务于我们这个战略。
Pony 在年底的员工大会更是坚定了这一战略
“不要被人家奚落两句,说哎呀你这个云是不是被华为给超过了,你才老三了(你就忍不住)”
“无所谓!我们不着急,千万不要上当”
选择不做什么是痛苦的,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但健康的体魄,远比臃肿的胖子更能熬过气候性寒冬。
22年即将结束之时,老板又给了新的挑战。
从技术运营的SRE、测试、技术支持,扩展到更为横向的大数据、机器学习公共组件。
Martin 反复提到过零基思维
Zero Base”(零基思维)——即以价值创造的思路,像一个创业者一样重新思考自己业务的价值,不管是预算还是 HC,如果从零开始,应该如何布局。
资源永远有限,面对新的挑战,回顾过去踩过的坑,思路逐渐清晰:
目标是什么?如何对实现结果进行度量?
资源应该如何布局?哪个团队应该加大投入,哪个团队应该收缩甚至拆散?新的需求,派谁上?
突破点选哪个业务?是选最有价值的,还是最容易出成绩的?
内外部杠杆还有哪些?撬动外部杠杆,如何找到双赢点?
想清楚之后,接下来就是执行。这一次,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降本增效大背景下,公线能将资源效率最大化,为部门切实创造业务价值。地利,两年的磨合,与各业务中心建立了充分的信任关系;人和,一年多的锻炼,磨砺出了一只战斗力强劲、可以放心依靠的团队。
念及于此,不禁对23年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寒冬依然在延续,改变能改变的,用乐观的心态迎接“一切变化”。执行过程不断逼问自己,目标是什么,如何聚焦,为赢得下一次挑战做好准备。
22年初立了两个flag:1)写一篇销售的文章;2)完成和君哥的合著书籍。在此汇报下进展:第一个flag已经作为章节写入到二中,二还剩下一章半的内容(个人共负责六章),争取春节期间完成。
23年再立两个 flag:1)每周不少于两次30分钟的锻炼;2)摸索出零散素材积累方法,全年输出至少6篇公众号文章。
最后,祝读者朋友们、金融实践群的群友们 2023 年新春愉快,阖家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