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没有兴趣读完,那么下面所有文字总结成一句话就是:感觉难受再吃,尽量少吃,吃药前后多喝水。
***
有些人反馈说吃某种退烧药效果不明显,吃了之后温度还没降到38度以下。
有些人看到布洛芬的说明书上说最多可以每次吃0.6g,每天吃4次共2.4g,于是就认为应该按照这种最大剂量吃以取得最佳退烧效果。
还有人说国内的医生保守,不敢让病人多吃药,自己在美国看病医生会让病人服用很大剂量。
***
如果大家看过《和我妈就新冠问题的沟通》,可能还记得,我并没有在她刚发烧的时候就让她吃药,而是告诉她“如果体温很高或者身体特别不舒服再吃药”。
体温升高总体来说是人体应对感染的一种机制。比如,发烧时产生的热休克蛋白有助于人体对抗各种病原微生物。具体到新冠,体温升高还有别的好处。比如新冠的ORF8蛋白会干扰血红蛋白运输氧气,而体温升高则有助于血红蛋白运输氧气,从而减轻ORF8的这种作用。
然而发烧也会让人很痛苦。为了减轻痛苦,我们可以选择放弃一部分体温升高带来的好处,并承担一部分药物不良反应带来的风险。同时,布洛芬之类药物在退烧止痛的同时还有抗炎作用,能减轻病毒带来的炎症损伤。
所以,综合利弊来看,退烧药可以吃也应该吃,但以减轻痛苦获得相对舒适为目的,而不是以把体温降低到正常值为目的。更不应为了把体温降低而过量服药。
***
布洛芬的说明书上的确写着每次可以用0.2g-0.6g,每天最多4次。也就是说每天最多可以用2.4g。但为什么说明书要给一个0.2g-0.6g的范围而不直接让大家都每次吃0.6g以获得最大效果呢?
因为药毕竟是药,是有不良反应的。比如布洛芬算是相对安全的药,但也可能导致消化道出血,可能导致肝损伤或肾损伤,可能导致严重的心血管、脑血管问题。
所以,吃布洛芬这类药,为了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要尽量少吃,而不是尽量多吃。布洛芬的说明书上的确写了每次最多可用0.6g,每天最多2.4g,但这是针对风湿病的。而用于退烧,剂量就是每次0.2g-0.4g。
为什么呢?因为医疗决策是复杂的利弊权衡。为了减轻风湿病的痛苦,每次0.6g所带来的风险是不得不接受的。而为了退烧,承担每次0.6g的风险就不值得了。
***
国内的医生保守吗?正规医院的医生确实“保守”。但某些街头巷尾的小诊所里可一点都不保守。我有个大学同学,家里世代开诊所。他们家的诊所在当地以疗效好见效快著称。他跟我说过其中的秘诀:加大药量。感冒发烧都是一瓶盐水加二十支青霉素四支地塞米松挂上。因为用了激素,所以病人二三十分钟就会有药到病除的感觉。
美国用布洛芬的剂量更大吗?美国的布洛芬使用说明中不仅同样指出用于退烧时剂量是每次0.2g-0.4g,还限定了每天最多1.2g。也就是说如果每次0.4g,那每天就只能吃3次而不是4次。并且给出用药原则:Use only the smallest amount of medication needed to get relief from your pain, swelling, or fever. 也就是说,用于退烧止痛的时候,应该尽可能少吃。
如果把患者对疗效的评价而不是患者的健康和安全作为目标,那么确实应该让其直接使用较高的剂量。这样患者的病痛有更大概率得到迅速而明显的减轻,于是更容易对医疗服务做出正面评价。这也是国内至今还有一些野诊所把“三素一汤”当作看家本领的原因。(“三素”就是抗生素、维生素、激素,“一汤”就是输液)
我相信美国自然也有把患者对疗效的评价作为首要追求目标的医生。
***
那么,退烧药应该怎么吃?
以布洛芬为例,先从最小剂量0.2g开始吃。服药1~2小时后如果还是很难受,可以再加0.2g。但每天总共不要超过1.2克。
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吃药后要多喝些水。最好是吃药前半小时就先喝点水。因为布洛芬主要通过肾脏排泄,多喝点水可以减轻对肾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