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形势下人们出现了更多的痛苦和反思。
大厂的朋友说 “还是你们创业的精神状态好”。
创业的朋友互相展示着自己新结的茧,现实是过往的余烬青烟,他们想重新把心里的火点燃。
处于跳槽/离职想法中的人也很多,谈及职业选择,经常会听到一系列的外在条件,各有优劣,同时掺杂一些勇气和恐惧相关的议题。
弗洛姆描述人的改变需要四个步骤,首先是对痛苦的认识。
第一,我们正在受苦,并且能意识到这一点。
第二,我们认识到了这种不幸的根源。
第三,我们认识到能有办法消除这种不幸。
第四,我们接受这样的现实——为了消除这种不幸,我们必须遵循某些生活准则,并改变我们现有的生活方式。
弗洛姆《占有还是存在》
痛苦是进化的征兆、是一种力量。持续、重大的痛苦改变人的观念、从而导致行动、变化,这并非是特化的悲惨境遇,而是人认识世界的周而复始的过程。
向内探索力量的一种方式把「have-do-be」的思考顺序转换为「be-do-have」,找到自己,再发现整个世界。
太久的时间里,我们活给别人看,自我觉察被外界评价掩盖。东方文化注重人的社会性(成因上我更喜欢地理决定论的解释),强调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背后是一个人的多个角色,同时要符合多种角色背后的伦理。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向往自由,他们消费情绪,忠于体验,淡化所谓的社会责任——生育率和离婚率可见一斑。
找到意义感后,很多有力量的人,仍然会对时间的流逝产生恐惧。
《当尼采哭泣》描述了一个医生面临中年危机时的困境,他有着常人所追求的名誉、地位、物质、家庭,但这位人生赢家在步入中年时却发现其所获之物并不能满足内心的欲望——更深层原因是对时间与死亡的恐惧。他在催眠体验中放下一切,追寻另一种理想生活,当爱与永恒的假象一一破灭后,重新燃起对现实生活的热爱。
「成为自己的存在」一句理想主义痛苦的处方药,号召人们抛却概念假象,关注自身,从自身获得力量——“如果人在实现了他的生命之后死去,死亡就丧失了他的可怕”。
当下是存在,永恒是假象。
热爱是存在,前程是假象。
选择是存在,真理是假象。
什么使你持续快乐、什么使你持续痛苦,就是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