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百川云 - 文章详情

订阅号列表终于又要改了

全闲话

53

2024-07-13

一晃都4月中了,本号终于继续更新了哈。想不到吧,2020年度的第一篇竟然是这个题目,哈哈哈既然是2020年的第一篇,那必须求变,全文不配任何图片,嘿嘿嘿尾部图片也不放了~

=====================================

话说,订阅号列表这个几十年不变的玩意,最近这1年多竟然出现了连续变更。观众们也是说好的说不好的都有。其实往根儿上分析,无非是突然动了大家习惯已久的呈现方式,肯定会有很多忠实用户喊不习惯,原来不怎么用的反倒是无所谓,说不定还挺喜欢。

简单回顾一下,最早的订阅号列表是严格的timeline排序,早期有过大图标,小图标,带简介和不带简介等非常细微的变化,总之严格按照发送时间排序是最根本的特征。由此,演化出这是在强调个体品牌的概念,风靡一时,抓到了精髓的各大V一时间都在喊品牌!品牌!品牌!至于在普通用户层面,阅读体验上至少需要3步才能看到图文内容这个繁琐操作,反倒直接被无视了。

中间的小改版一概忽略,直接跳到“看一看”的出现。看一看这玩意,严格来说跟订阅号并无半点关系,连开发团队都不是一回事,但是,这玩意打到的确实是订阅号的软肋和G点,只是出现的位置比较尴尬。背后反应的是自然排序和算法干预排序观念的对撞,效果好不好先放下不提。

然后就是突然出现的折叠型卡片页展示形式。这个方式解决了以往只能看到一列主标题,让标题党大行其道的弊端,丰富了展示形式,但损害了之前大V喜爱的品牌概念,自然也是被捧被贬都有。

然后,突然在上一次改动的好坏评论还未消停的时候,突然又有了内测的“乱序”方式出现,引入干预算法的概念。这即在意料中也在意料外。

但是,提醒大家要注意一个细节:从内测开始业内就普遍称之为乱序,而不是算法排序,这个点值得深思。好玩,好玩~

好了,简单回顾一下发展,下面该说点正经内容了。

  • 从数据上来看,乱序体验更好

不止一次高草从开发团队里听到这样的说法:乱序的调整,数据上很好。那就先分析一下这个说法是不是能站得住脚。

从数据上来说,几年前大家就在嚷公众号数据下滑太快,这确实是事实。到底有多快?我不好公布具体数字,不过不妨从公众号作者的视角去说一点。作者在后台可以看到几个传播途径,有阅读次数、人数这些,在没有看一看途径前,订阅号列表普遍至少要占4成以上!这也是之前大V爱喊品牌因素的原因所在。其实没什么神秘的,公众号真正的传播路径,只有订阅号列表,朋友圈、和群聊3个主要的途径。自从朋友圈开始严格控制泛滥的转发文章以后,订阅号列表入口当仁不让地继续承担不容作者层面忽视的重任。但是并不妨碍有高影响力+经济实力和渠道实力的作者,去触碰到病毒式群聊传播、网站传播、微博传播等途径,打造出豹纹(哦不,应该是爆文)。

但是,当渠道费用和各种传播途径陆续收紧加wxb封号风波之后,尤其是针对标题党、震惊体、编造体、谣言体的打击风潮之后,读者也早都对标题党深恶痛绝。传播成本越来越高,订阅号反而是个避风港,数据上稳定的出奇,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所以,慢慢的大家关注的焦点又开始在看一看和订阅号列表之间徘徊。平台也早就意识到了这些,至于为什么一直没有动手,则跟一批早期一直就负责公众号产品设计的人有关系。早期这批产品同学,平时的思考范围比较广,爱综合考虑各方的意见,行事上也容易走过度照顾的设计思路:总想去同时满足各方角色的需求,当然满足老板的要求肯定是第一位。

虽然私下聊天里,大家都对订阅号展示形式的弊端有清醒的认识,但客观走下来,一直无法真正做出改变。慢慢的,这批人基本离职差不多,新人也替换好了,出现些改动也是顺理成章。这才有机会抛弃了一部分以往的包袱,才有了卡片页+timeline的妥协方式出现。既然是妥协,也就无法满足更激进的业内声音和对齐头条算法的那部分需求。

那就得继续改,那总得有个由头吧,首先必须有测试对比数据支持,这也就是高草近期经常听到的数据挺好的由来。其实,如果继续分析下去,这个数据支持其实是不成立的。前面说过,公众号的数据是一直下滑,而且产品生命周期自然发展也不支持一直稳定还增长这个期望。大家都知道的长期的局部底一旦遇到触底反弹迹象,有一个基本常识,只要出现任何一点动力,都是大概率产生向上反弹的。看一看出现的就是一个例子,虽然效果马马虎虎,但是传播力上的数据影响面是不争的事实。这就形成了正反馈,好玩的地方就在这里。但是不清醒的人,很容易以为,这是设计功力或者算法牛逼的地方所在。很容易滋生自大情绪。

所以,这一段的观点,总结下来就是:数据上会支持任何改动,毕竟已经没有比一行纯粹的标题更xx的展示方案了。

  • 信息过载,早就看不过来了

这个说法也很常见。如果要讨论信息过载问题,高草估计要比99%的人都有发言权。最早的时候,高草不满足看后台的文章传播数据列表,总感觉是隔了一层毛玻璃,抓不到痛点。于是求开发同学自动把满足一些条件的文章和公众号自动关注到高草的个人微信上。于是,很好玩的事情出现了,高草经常整天都拿着手机去刷订阅号列表,这个列表很快就增长到几万个关注以上,于是于是高草的微信就挂了。对!是微信挂了,哈哈哈,根本无法正常使用。

后来,又去求开发同学,弄了个自动清理的东西,没事就直接清空列表重新来过,微信总算又能用了。在这段时间里,高草明显是以一个极端用户角度去使用订阅号列表。信息过载对我来说大概在10w左右会达到,推测正常人可以忍受的上限是1w左右,原因很简单:信息如果再多,手机首先是受不了的~

总结了常年反复试验的结果,最终个人认为:一个普通人的关注列表在1000左右是一个合适的范围。高草的容忍上线,不负责的吹个牛逼,肯定是强过绝大多数普通用户的。

所以,改了订阅号列表,弄个算法进去,弄成乱序就能解决信息过载这个说法,高草有一万个理由不认同。因为这里真正的问题在于,平台侧始终不敢提供一个便捷的取消关注操作!更不用说是批量取消关注!

这玩意一旦出现,第一个严重抗议的肯定是运营公众号的大V和运营公司啊,你动了人家的KPI,这还了得! 嘿嘿嘿了吧~

  • 到底是谁更在乎这个列表?

答案很显然,肯定是作者和公众号运营公司的层面。这个不用展开解释。而且在影响力上面,大V发个朋友圈、发个微博,产品都要加班的。普通用户说上几百遍,只需一句: 小众需求,妥妥搞定。

至于已经养成了睡觉前刷刷订阅号列表的人,你改成啥都不会影响那一顿消除红点的操作序列。对,不会影响的,强迫症患者在此!咦?红点呢?乱序后的红点怎么不见了?

  • 传播力排序和订阅号列表本质上的冲突

这个乱序排列,本质上说是一个传播力度的预测模型,最多增加一些个人因素,美其名曰个性化推荐。但是,个性化推荐这里其实并没有显著的进步,算法还是几十年不变的教科书级的那些东西,一个毕业生抄抄都能做出来。(这个话题往期推送说过,感兴趣的可以翻早期文章)

对于抖音、微视、快手等一次性视频场景来说,排序上让无效内容快速消失和下沉设计是必须而且必要的。但对于阅读场景,一个自打一问世就类似于黑板报、纸质报刊的公众号平台来说,一个猎奇大字报平台,用算法统领入口,这里有点抄过头了。很好奇,当年那个对算法持十分谨慎态度的微信怎么突然就不见了。毕竟,失去了制约的野蛮生长总是有点危险性的。

把一个大家已经视为订阅过的公众号的列表途径突然改成按传播算法排序,谁能在前面谁被下沉是个未知问题。这个黑盒100%是压在作者心头的一座大山。不透明是表面问题所在,更深的问题是以往通过选择发送时间来解决送达的做法突然无效了,这谁不慌啊。这谁能不慌啊~

把一个可阅读文章列表、好文章列表、传播度好的列表,甚至朋友圈阅读文章子集的东西混在一个地方,还叫订阅号入口,拿来一起来设计,从哪个角度来说都不是很好和很清醒的做法。

也许微信的入口太多太分散是一个难题,不过解决的方式还值得深究和讨论,是不是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但是,一刀切试图在订阅号入口做这种整合,肯定不是一个最好的办法,甚至算不上好办法。高草个人认为,把看一看移出来,做个订一订或者阅已阅或者叫朋友圈2,上升一个级别都好过改这里。也许,产品只是想把一个终端用户层面没啥影响力的入口激活,不小心让作者吃惊了。

也许,只是我想多了,这里根本就没那么重要,本来就是可有可无的。

  • 仍然没有解决互动上的短板

公众号依旧还就是个大字报,这个观感还是比较贴切的。因为,传播、转发和公众号本身就是割裂的,各自的表达途径也是分离的,没有一个能统一看到的地方。说白了,作者依然处于爱写就写,读者依然是爱看就看,双方互不干扰,互相佛系。

文章的评论上有一些互动渠道,但是这个渠道被神秘部门果断拍死之后,也就不了了之了。进入公众号之后才可以发几条消息,但是这个渠道依旧是半死不活,读者发消息发多了,作者看不过来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而且里面的垃圾信息依然比例很高。长期的双方难互动没有啥改观。

缺乏互动虽然不影响公众号作者变现,但是对于一个至少6年都没啥改变的平台来说,这里仍然是一个潜在的爆发点。可是直至今天,依然没有官方渠道释放入口出现,来解决订阅者粉丝之间的交流途径、丰富作者/读者之间的高效互动需求,做出有活力的粉丝经营渠道,不能不说还是个遗憾。算法其实在这里才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

前面反复说过,对订阅号列表的任何改动,只要有改动,我都会举双手双脚赞同。但同时又十分抵制过度自信、过度设计和迷信算法的做法。有自信是好事,现在产品如果把前任产品同学喜欢过度考虑的做法直接全盘否定就更不对了,在一个亿级用户的产品层面来说,需要保持谦卑的态度,只是不需要过度谦卑而已。过犹不及,这四个字任何时候都是对的。

高草选择这个时候写此文,还源于一个养成已久的习惯,不在产品设计定型前介入,不公开讨论不发朋友圈。这次的乱序改动,已经发布官宣了,那就不在此列了哈。以前,在做安全工作的时候,高草的习惯就是拒绝在产品拿出成型设计稿之前就进行讨论,保持了n年,事实证明是积极有效的。原因很简单,未成形之前就参与,那是过早参与,提前把另一个思路的挑战摆出来,甚至是逆向思维出来的东西讲给产品,只会限制产品的设计工作,负面效应远大于正面效用,锦上添花还是添乱只在于一瞬间的选择。

闲话不说了,继续总结,本次订阅号列表改动,对平时就不怎么刷订阅号入口的人来说是一个新习惯的养成渠道,没做到位的地方在于仍然不敢去解决取消关注这个核心点,下沉并没有彻底解决过载问题(比如一大堆已经被永久封号的还占着茅坑)。如果是真的有很强的设计自信心,应该同步提供类似timeline的形式,卡片页依然是丰富选择的有效形式。还需要认真考虑对品牌感已经养成习惯的那批人的需求。另外,对互动上的改进依然缺席,还是短板。

最后,排序干预应该还是一个热门变现点,有能力的小伙伴可以考虑,技术门槛肯定不高,变现能力必定是杠杠的。

相关推荐
关注或联系我们
添加百川云公众号,移动管理云安全产品
咨询热线:
4000-327-707
百川公众号
百川公众号
百川云客服
百川云客服

Copyright ©2024 北京长亭科技有限公司
icon
京ICP备 20240551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