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百川云 - 文章详情

拍照片和做产品

吴鲁加

43

2024-07-13

我喜欢拍照,希望能记录点自己觉得值得记的。我也喜欢做产品,希望解决一些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这两者,有些相似的地方,比如:

拍照,一得能看见。二得能取舍。三得能拍到。要做到,一种脑力锻炼方法是读图。

关于看见:看见别人看不见的。

1. 有人会说,只要不瞎,都能看见。但如果你看见的,和到过这个地方的所有人都一样,那能拍到的,自然也不会有什么特别。想看见不一样,或许就需要不同角度——上下前后左右远近正斜清晰模糊……

2. 以及,更麻烦一点,环境里的很多人、事、物,在动态变化,这时的“看见”,还需要是“预见”,还没发生,但你知道即将会是这样——例如,要拍日出,最好提前知道日出时间。如果是多个人物、动物、环境、物品、光线……将会有什么互动?

关于取舍:照片里的每个元素的位置,都是自己确定想要的。

1. 一般人的拍照本能(比如我观察家里的小朋友)是,看见一个有意思的主体,镜头朝向它,按下快门。照片里拍到了主体,就认为做到了。这时候,没有取舍的思考,一般,这样的照片里,还会有很多其他人事物,读者不容易找到主体。

2. 初学拍照,我学的第一个技巧是:主体清晰,背景简单。这是取舍的第一步,取主体,舍掉对主体没有帮助的一切其他。但这说来容易,做起来难,有时候我们没看见主体和背景的颜色交融混杂,有时候没注意到有东西干扰了主体(比如人脑袋上的电线杆),有时候没注意到主体的完整(比如手被切掉了一半)——所以,大光圈背景虚化很受欢迎——因为无需关注背景,对焦在主体上就行,相当于砍了一半难度。

3. 再往后,会发现,其实多主体很有意思。多主体之间可能有交集,有呼应。但多主体之间,如果没处理好,又有可能只是单纯的杂乱,看上去近似于没做取舍的纯本能状态。这时其实很像初学开车,需要处理的信息量巨大。

4. 再往后,对希望有作品的摄影师,或许就不是单张照片的事了,而是一组照片。那么照片与照片之间,又有了奇妙的连接,可能是时间,可能是主体,可能是形态……很有可能,一张非常完美的照片,但没办法放进一本集子。

关于拍到:准确、稳定的技术实现。

1. 拍到,似乎不必多说,有能力“稳定”、“准确”地把看到的、想到的做到,这事本质上不难,虽然真能做到的人其实也不多,所谓“唯手熟尔”。

2. 普通人也有可能拍出好照片,毕竟不走的钟,一天也能对两次。对摄影师和产品人来说,一击不中很正常,所以得多练,直到多数情况下,甚至“直觉”也能做对。

关于读图:

1. 读图是为了取法乎上。看在面对一种场景时,高手是怎么做的。我们在遇到同类场景时,如果没办法超过他,就抄他好了。

2. 最后,很多高手强调过“第一性原理”(First Principles),核心是将问题分解到最基本、最根本的要素,然后从这些基础要素出发,重新构建解决方案(比如:重新设计微信,你会怎么做?重新设计汽车,你会怎么做?)如果你已经很强了,在读图的时候,可以站在大师的角度想想,让你来拍,可以怎么拍,和他不一样,且能让照片更好。

以上是拍照。

回到产品,类比一下,就是:一得能找到问题。二得能做取舍。三得能解决问题。要做到,得多看好产品。

不展开了,道理很相似。

但是,悲催的是,看上去,道理我都懂。其实,我还是看不到、做不好取舍、技术不稳定,所以还没有能力拍好照片,做好产品。还得练。

这篇发到公众号,一部分原因是,八老师跟五哥好像要开个 Leica 课,我脑袋里为数不多的拍照知识,是跟他们学的,推荐一下。‍‍‍‍‍‍‍‍‍‍‍‍‍‍‍‍‍‍‍‍‍‍‍‍‍‍‍‍‍‍

『如何分辨一个人会不会用Leica』

相关推荐
关注或联系我们
添加百川云公众号,移动管理云安全产品
咨询热线:
4000-327-707
百川公众号
百川公众号
百川云客服
百川云客服

Copyright ©2024 北京长亭科技有限公司
icon
京ICP备 20240551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