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立的Flag还没实现,又得开始立新的Flag了!
2022年的最后一个星期,被新冠折腾得够呛。我的症状不是很重,但还是挺难受,一共2个星期才完全恢复。新冠比我们想象中厉害多了,好在这一切慢慢都过去了,3年魔幻的生活也要过去了,希望2023年可以多去一些地方走走,比较想去的地方是合肥、重庆、西安、九寨沟、青海。
根据Keep的数据,2022年一共健身了111天,比我的计划要差一些,不过比2021年好多了,感觉还行,坚持健身真的太难了,希望2023年的健身次数可以更多一些,体重可以降下来。
2022年看过的电影和电视剧不多,推荐这些:《伴你高飞》、《这个男人来自地球》、《在京东小住》、《美好的世界》、《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塔尔萨之王》、《人世间》、《开端》、《英国式丑闻》。其中,《人世间》讲得是上一个时代的故事,似乎不是我这个年纪应该感兴趣的。其实,理解上一辈人所经历的苦难才能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我们过得好多了,但是我们似乎更加焦虑,欲望更多,其实大可不必。希望2023年可以发现更多好看的影视剧。
2022年的下半年,开始学习计算机图形学以及3D技术,感觉打开了另外一扇窗。也许《头号玩家》真的可以变成现实,想想还是挺有意思的。对图形学感兴趣的同学,推荐犹他大学Cem Yuksel教授的《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Graphics》课程,我基本上看完了,讲得很有意思,也容易懂,比知名的《GAMES101: 现代计算机图形学入门》课程质量好很多,当然2个课程都值得一看。元宇宙究竟会发展成什么样子,这个很难预测,可以确定的是互联网的3D内容(比如商品)必然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好。我选择学习3D当然是出于对未来趋势的判断,同时兴趣的成分更大一些,元宇宙或者Web 3D的技术革命其实还刚刚开始,我只是入门了,希望2023年可以更加深入学习。
2022年,推荐这些读过的书:
《雪球特别版:段永平投资问答录(商业逻辑篇)》:这本书我只看了不到一半,不过启发挺大的。我们究竟应该投资什么公司呢?中国巴菲特反复强调的也就三个关键词:商业模式、企业文化、合理价格。大道至简,莫过于此。
《邓小平时代》:远超预期的一本书,我就不便多说了。
《行动的勇气:金融危机及其余波回忆录》:2008年的金融危机并没有演变为大萧条,应该归功于人类吸取了过去的教训,如果应对不当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我的几何人生:丘成桐自传》:学之大者,为国为民,这大概是对大师最贴切的评价,正因为有很多这样的人,我们有理由对国家的未来乐观一些。
《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俞敏洪亲述新东方创业发展之路》:俞敏洪很喜欢励志演说,这个确实有点烦人,不过他确实是个正能量的人。雪球方丈早在2012年就发现K12教育前景堪忧,不幸言中。新东方转型做直播居然成功了,段永平押注俞敏洪居然赌对了,让人不得不服,牛人果然是惺惺相惜的。
《道路与梦想:我与万科(1983-1999)》和《大道当然:我与万科(2000-2013)》:王石敢去攀登珠峰,这一点不得不服,是个猛人。由于没有万科控股权,导致他最后不得不离开万科,这事有点坑。王石塑造了万科正能量的企业文化,就凭这一点,买房我会优先考虑万科。
《沸腾十五年 : 中国互联网1995-2009》:与《沸腾新十年》一起,组成了最完整的中国互联网的史书,不过这也只是一本史书,内容过于繁杂,可以作为科技博客参考书。
《小米创业思考》:雷军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创业者,他的很多思考都非常有价值,比如他对未来趋势的判断非常敏锐(比如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汽车),问题在于这本书太煽情了,另外我也没法认同把性价比当做商业模式的做法,感觉是自废武功。毛利率是商业模式优劣的核心指标之一,毛利率高的公司商业模式不一定好,但是毛利率低的公司商业模式好不到哪里去。
2023年,依然不列书单,读一些感兴趣的书就好了,希望可以完整地读完一本技术书。另外,我大概会多读一些小说,罗翔老师推荐的书单感觉还不错,或许可以刷一下茅盾文学奖?
2022年,写的技术博客非常少,只有这3篇:
《别了,IE浏览器》这篇我花了很多时间,只是没什么人感兴趣,阅读量很低,看来IE已经是过气网红,没什么人关心了。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我不会再写关于Chrome新版本的博客了,卷不动了,Chrome更新太快,另外关注这个方向的博主很多,不差我一个。
写作是需要灵感的,忙起来没时间写,也没有什么灵感。
虽然没怎么写博客,但是我写的文档数量依然非常可观:
我推崇**Document First(文档优先)**的工作和学习方式,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一篇高质量的技术文档再润色一下就是一篇还不错的技术博客了,所以我理论上也写了不少博客?
2023年,希望可以每2个月写1篇技术博客,写一些计算机图形学以及Web 3D相关的技术博客,这些与我的工作内容更加相关,也更加有意思。
2022年,投资我基本上只干了一件事:加仓腾讯。我在阿里工作,每年都可以拿到一些股票,然后把一部分工资拿来投资腾讯,脚踩两只船,骚操作。。。
我买腾讯是基于自己的长期思考:
腾讯的商业模式是把几乎垄断的流量(微信 & QQ)通过游戏、广告、金融、云服务以及投资等方式进行变形,相当于守着一座流量金矿,另外腾讯的毛利率很高、现金流很好、投资收益率很高、回购和分红很给力;
腾讯的企业文化是极度关注用户体验,小马哥和张小龙是中国最优秀的产品经理,微信是中国最克制同时几乎无所不能的产品;
腾讯的市盈率一度跌到接近10倍,这基本上等于送钱;
腾讯最惨的时候跌到了188.626,那时候我的亏损超过50%,很难想象腾讯短短3个月就涨了96%,接近翻倍。当时市场非常悲观,我对未来也有一些不安,所以没有重仓,10月份只买了1手,12月初预计疫情马上会全面开放,果断清仓了定投2年多的纳斯达克100基金,全部买了腾讯。
单纯看腾讯的话,加上即将到账的美团分红,我已经回本了。如果只看今年买的腾讯的话,我已经赚了。自认为腾讯这一单干得还是挺漂亮的,并且达到了满意的仓位,暂时没有加仓的计划了。
阿里最惨的时候跌破发行价了,现在也翻倍了,如果没有信仰的话,恐怕早就卖掉了,好在我基本上没有动摇过。
从收益率来说,截止2021年年底,我的累计亏损为21.1%,这算是我这2年多交的学费。关于投资,段永平反复强调3个关键词:商业模式、企业文化、合理价格,我的亏的钱一半是商业模式没看懂(美的集团、顺丰控股、立讯精密),一半是买贵了(五粮液、中国中免)。这个学费交的还是值得的,不然不会长记性。
作为果粉,我在2020年买了一些Apple,不过金额很少,很长时间是我唯一赚钱的股票,这就很尴尬了,早知道只买Apple就好了,瞎折腾啥呢?最近Apple跌了不少,导致收益率降了不少。段永平最近把腾讯卖了换Apple,我不会抄作业去卖腾讯,但是我也认同Apple确实到了买点。
2023年,我的投资目标是Apple,会逐渐卖掉一部分股票和基金(除了阿里和腾讯),调仓到Apple,目标仓位是20%,市盈率25倍以内都是可以接受的。Apple的商业模式和企业文化堪称完美,也是巴菲特和段永平的重仓股,并且目前价格很合理,市盈率只有21倍。目测美国的通胀还会持续1年,美联储应该还不会降息,所以Apple的市盈率大概率不会涨起来(打脸警告),所以我还是有机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