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百川云 - 文章详情

淘宝短视频流工程重构(上):理论篇

阿里技术

54

2024-07-13

这是2024年的第37篇文章

( 本文阅读时间:15分钟 )

随着视频流业务的发展,业务的复杂性越来越高,视频流老工程在架构设计代码质量工程能力等方面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开启了一次对老工程的大型重构。

本次重构是一次对大型业务工程进行架构再设计和重构的探索,本文是对这次探索的一次梳理与总结。限于篇幅,文章总共分为理论篇实践篇两个部分,

思维导图如下所示:

本文是理论篇,主要讲述持续重构的重要性****、****如何设计好架构以及如何写出好代码,为实践篇做一个理论上的铺垫。

01

引言

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面临接手一个年久失修“老工程”的情况,这样的工程往往经历过多个人甚至多个团队的维护。大部分人通常会带着短期目的(需求迭代、体验优化)去修改工程代码。

由于没有了解工程的整体架构,整个工程就会随着修改逐渐腐坏变质。最终代码变得越来越难维护,新功能也越来越难扩展,一个小小的改动也可能引起难以预想的 Bug。

“一个人,一杯水,一个 Bug 修一天”

如果不去改善工程架构,最终这个工程会变得难以维护,超过一定阈值后,新的大型功能无法引入,或者大的性能优化无法展开,整个工程只能被迫重写。而改善工程架构的有效手段就是“持续重构”。

02

重构

2.1 什么是重构?

软件设计大师马丁•福勒(Martin Fowler)在他的著作《重构:改善代码既有的设计》是这样定义重构:

**重构(refactoring)**对软件内部结构的一种调整,目的是在不改变软件可观察行为的前提下,提高其可理解性,降低其修改成本。

在这个定义中指出了重构的两个关键要素:

  • **【软件结构的调整】**通过提取、改名和移动等手段、调整代码的结构。这种调整往往是大量且微小的,一步步小的修改来达成大的修改目标。这一点对于很重要,如果上来就就行了一个大幅度的修改,导致软件处于不可运行的状态,这种就不是重构了,会破坏持续重构的节奏。

  • **【不改变软件行为】**代码结构改变以后,对外提供的功能保持不变。即不改变软件本身的行为,甚至原有的 Bug 依然存在。另外提一下重构和性能优化的关系,重构的后的软件性能可能会变好,也可能会变差。重构本身不是为了性能优化,而是为了让代码更容易理解和修改。

2.2 重构有什么价值?

重构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它的软件架构****、工程质量研发效率的促进作用。

  • 【软件架构】重构可以持续改进软件的设计**。**软件的设计不是不是一蹴而就的,即便是设计良好的软件,也会因为时间的推移,功能的变化而不断腐坏,而重构可以改善这个过程。

  • 【工程质量】重构可以提升软件的可维护性**。**通过重构,可以使代码更易读、更易理解,并且更容易维护。清晰的代码结构和命名约定有助于新成员更快地加入项目,并使得未来的修改更为简单。

  • 【研发效率】重构可以提升我们的研发效率**。**通过重构,调整的代码的结构,让同一个功能的代码更加内聚,提升代码的扩展性,无论是新需求开发还是定位 Bug 就会变得更加简单。

2.3 我的工程需要重构吗?

如果一个工程在开发****、****测试发布阶段有以下特征,那么这个工程需要进行重构了。

  • 开发阶段

  • 代码复杂,新功能难以扩展,只能修修补补,或者干脆复制一份代码来改。

  • 开发功能一小时,定位 Bug 一整天。团队的大量人力消耗在线上问题的排查上。

  • 测试阶段

  • 开发修复一个 Bug,验证通过后又出现另外一个 Bug。

  • 测试手段有限,只能靠手工的黑盒测试。没有单侧,代码也无法单侧,代码质量只能靠集成测试来保证。

  • 发布阶段

  • 功能发布后,会有一些测试阶段没有发现的问题流到用户手上。

2.4 重构会面对哪些挑战?

诚然重构会有诸多好处,但是它也会带来很多挑战,我们需要在重构之前需要充分的评估这些挑战。

1)重构的效率问题

  • 重构会占用团队人力,耽误业务需求的研发。这点很容易和业务团队 battle。

  • 重构的时间一般窗口短,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重构。

2)重构的安全性问题

  • 重构会改动代码的结构,如何保障不影响现有的功能,不引入新的问题。

  • 重构的模块可以在多个业务场域使用,如果保障移动/改动 API 对其他业务不构成影响。

  • 重构的过程中业务还在不断的迭代,老架构的新功能如何不遗漏的加入新架构,如果做代码/功能的同步。

3)重构的落地问题

  • 如何着手开始重构。目前工程的代码规模大(单个类动辄几千行),业务复杂度高(各种逻辑分支、各种实验开关),从哪里开始下手,怎么下手。

  • 如果保障重构的落地。重构的研发周期和灰度放量是一个充满各种不确定性的事情,一番轰轰烈烈的重构最后因为业务指标/性能指标不达标而不了了之的情况很常见,如何避免这种情况,让新架构顺利落地。

  • 如何保障新架构的可持续性。新架构落地后,如何保障新架构能持续维护,避免**“一锤子买卖,有人写,没人维护”**。这是重构后另外一个重要的命题。

面对重构的诸多挑战,我们需要更加科学有效的手段来解决这些问题,具体说来:

  • **【自动化】**通过自动化重构(IDE 安全重构),提高重构效率,减少人工挪动代码引起的风险。

  • **【系统化】**通过系统化的方法,系统性的分析现有的架构设计,有那些功能模块,代码耦合的点在哪里,如何拆解。现有的架构设计有什么问题,什么样的架构能解决当前的问题。

  • **【工程化】**通过架构守护、静态扫描、单元测试等手段,保障重构中的安全性和重构后架构不劣化。

03

如何设计好架构?

架构设计的一点体会

“没有最好的架构,只有当前合适的架构”

“没有一蹴而就的架构,好的架构都是不断演进得来的”

“闭门造车做不出好架构,和不同角色的同学交流,才会碰撞出好的架构”

3.1 架构的坏味道

架构的坏味道”主要体现在代码设计层面的问题,这些问题会导致整个软件系统难以理解和维护,无法很好的承接当前&以后的业务需求。

  • 扩展性差**:**软件系统增加新功能,每次更改都会带动一连串的其他更改。

  • 系统脆弱**:**软件系统容易受到更改的影响,哪怕是一个微小的更改,也可以会引发线上问题。

  • 模块耦合**:**模块之间的依赖关系过多,一个模块的改变影响了其他多个模块,

  • 混沌架构**:**缺乏明确的架构设计,代码看起来像一团混乱无组织的泥团。

  • 滥用设计模式**:**不必要或者不适当的使用设计模式,导致代码更加复杂和难以理解。

  • 不必要的复杂性**:**在业务尚未需要的时候引入过于高级的技术或者框架,增加了理解成本。

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工具来提升分析架构的效率。

  • ArchUnit:是一个免费、简单且可扩展的库,它可以用 Java 单元测试框架来检查 Java 代码的架构,包括检查包和类、层和片之间的依赖关系,可以作为**“架构的守护门禁”**。

  • Android Studio 的 Dependencies 依赖分析

3.2 选择合适的架构

我们平时开发中听的比较多的是“设计模式”,所谓“设计模式”,其实就是写代码的优秀套路。架构设计也有套路可循,被称为“架构模式”或者“架构风格”,常见的架构风格如下所示:

以上架构风格都是前人对于架构设计的总结。对于客户端的角度,我们有自己的独特的架构风格,这些架构都是上面一种或者两种演化得来,让其更符合客户端的实际情况。

单体化架构

单体化架构是常见的架构模式之一。所有业务功能都在一个模块里,开发人员都在一起开发。单体架构非常适合团队规模小、业务复杂度低的产品,在项目起始阶段能快速迭代进行验证。

优点

  • 架构相对简单,前期便于小团队协作,能够快速进行迭代开发。

缺点

  • 架构对业务功能缺乏管控和约束,业务功能之间会彼此依赖,耦合度高。
    架构可扩展性差,随着业务复杂度的上升,功能耦合的问题进一步加剧,新功能扩展困难,影响研发效率。

鉴于单体化架构的问题,我们需要去掉每个业务功能之间耦合关系,让每个模块彼此独立,这样业务模块就变成了业务组件,整个架构就朝着组件化架构发展。

组件化架构

组件化架构采用多个模块开发,将代码按照业务功能和基础功能进行划分,拆分成多个独立的组件。开发人员可以基于不同的模块进行独立开发和编译调试,最后发布时再集成所有组件。测试人员可以提前对组件进行功能验收,更快推进测试,避免将所有的测试工作都堆积在最后的集成阶段。

组件化后,复杂度会转移到基础设施之上。这时候我们需要引入路由框架、依赖注入框架、组件通信框架等解决组件通信、组件依赖等问题。并且还需要引入自动化流水线(集成打包平台)来降低组件集成时的复杂度。

优点

  • 不同组件间一般有明确的依赖边界,高内聚低耦合,提升了组件复用度。

  • 不同组件之间不再相互干扰,提升了研发效率。

  • 不同组件间可以独立编译调试,集成及编译调试效率高。

缺点

  • 组件化架构相比单体架构更加复杂,对基础设施也有一定要求,需要引入路由注入等框架解决组件依赖以及通信,集成复杂度高,依赖集成打包平台等基建。

上述的组件化架构是针对一个 APP 来说的,我们日常开发更多的时候是面对一个或者几个业务模块,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借鉴组件化框架“高内聚低耦合”的精髓,实现一套变种的组件化架构。代码可以在一个模块里,用包来划分功能,每个包里面的代码实现“高内聚低耦合”。

组件化架构已经完美解决业务功能耦合问题,实现了业务功能、基础功能的复用。但是业务的每次功能上新都依赖 APP 发版,迭代周期较长,业务团队希望能够动态发布业务需求。在这种诉求下,就需要往插件化架构演进了。

插件化架构

插件化架构通常是基于组件化架构演化来的,目的就是支持组件的动态加载和升级。这种架构适用于业务复杂度高且需要独立迭代、快速触达用户的产品。它一方面可以有效减少应用的体积,另一方面可以让业务插件进行独立的规划演进。

优点

  • 支持业务插件进行动态加载,能满足独立的业务快速交付给用户。

  • 可以有效的减少包大小,促进拉新和用增转化。

缺点

  • 插件化架构需要引入插件管理机制。

  • 插件化架构需要引入插件管理平台,支持插件的版本管理,动态下载等机制。集成管理的复杂度更高。

插件化架构的发展核心动力还是源于业务快速增长时期,业务对于迭代效率以及包大小的诉求,早期的插件化技术都是通过 hook 系统 API 的方式进行的插件加载,例如Altas、irtualApp、Shadow、RePlugin等,直到后来 Google 推出了官方的动态化方案Android App Bundle。

插件化架构有效的提升了迭代效率,但是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业务团队希望能够支持更多的平台,实现一码多端,一来进一步提升研发效率,而来减小不同平台之间的功能差异。这个时候架构就朝着容器化架构演进。

容器化架构

移动互联时代下,很多产品都需要支持多个平台,如 Android、iOS、鸿蒙等。为了减少跨平台的开发和维护成本,容器化跨平台技术成了目前主流的架构形式之一。跨平台技术始终在效率性能两个指标间寻找平衡,从WebView 渲染原生渲染(React Native、Weex)再到自建渲染(Flutter),也发展出了很多方案。

优点

  • 跨平台,一码多端,能够有效的降低开发和测试成本。

  • 支持动态化,提升业务迭代效率。

  • H5、ReactNative 或者 Flutter 支持与原生开发混编,支持团队逐步改造现有系统。

缺点

  • 跨平台技术的性能及体验通常比原生要差,有体验的问题。

  • 跨平台技术需要开发人员掌握特定的跨平台技术框架与语言,有学习门槛。

  • 跨平台技术涉及对本地的硬件能力访问时,同需要使用原生的代码来开发,有适配成本。

04

如何写出好代码?

4.1 代码的坏味道

代码的坏味道”是代码中设计不合理的地方,它们虽然不是 Bug,但是会影响代码的可读性、可扩展性以及可维护性。以及在将来埋下线上隐患。

当你在看一个巨长的类时

神秘命名**:**不够直观/难以理解的类名、函数名与字段名。一个不够清晰的命名不仅阻碍了其他人去理解代码,也侧面反应了代码存在设计上的问题,例如职责不单一等,进而导致无法找到一个合适的名字。

重复代码**:**多段重复/相似的代码。这类代码往往都是“拷贝式编程”带来的问题,担心引入新问题或者懒得写新的,直接拷贝一份代码实现自己的逻辑。重复/相似的代码需要提炼成函数。

无用代码**:**存在未被调用的类、方法。增加了认知负担和维护成本。

全局类/全局数据/静态类**:**全局/静态类是一种反模式的实现,它破坏了封装性,在代码的任何地方都可以调用/修改它。除此之外,还会导致内存泄露等问题。

可变数据/集合**:**数据/集合的随处修改会引发难以预料的问题,破坏了封装性,对于变量尽量定义成 final 的,非必要不暴露 set 方法。对于集合,如何需要可以进行保护性拷贝。

滥用的继承**:**继承本身是用来复用代码,但是当一个继承变得庞大,继承链变得很长,那这套继承就变得难以维护。继承的使用提升父类的封装性,控制继承链的长度。非必要不使用继承,可以用“对象组合替代继承”。

过长的函数**:**动辄铺满一个屏幕的函数。什么样的函数算长,IDE 一个屏幕都看不完的函数就算长,上下滑动 IDE 会打乱看代码人的思维。函数越长,越难以理解,大函数需要按照功能拆解成小函数。

过长的参数列表**:**“一个函数,N 个参数,神秘的 Boolean 入参,函数传参像是在排列组合”。过长的参数列表,会大大的增加使用者的理解成本和出错机会。参数过多的时候,可以把这个参数定义一个类,把类作为入参。

过大的类**:**动辄几千行的超大类,每次功能迭代,都会改到这个类,无穷无尽的代码冲突和线上 Bug。过大类也是代码质量的万恶之源。过大类可以按照功能拆分成更小的类。

过少/过多的注释**:**“程序员最讨厌的两件事情,自己去写注释,别人不写注释”。没有注释当然是不好的,别人读你的代码会像读天书一样。满屏的注释也是不好的,写代码不是写作文,精简你的注释,保留必要的代码说明,“良好的函数命名,让代码会说话”。

4.2 编码规范与静态扫描

一般的编码问题我们都可以用Android Studio Lint扫描出来。

如果你想自定义扫描规则、支持更多语言、甚至搭建自己的静态扫描服务,推荐使用Sonar Lint+Sonar Qube这套方案。相比Android Studio Lint,Sonar Lint扫描出问题以后还会提供解决建议。

4.3 设计原则与设计模式

上文提到可以借助 Lint 工具扫描出大部分的不优雅代码实现。而对于代码设计上的问题,我们则需要借助设计原则设计模式这些手段来加以解决。关于这部分的内容网上有很多资料,就不再展开了。这里列举了常用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模式。

设计原则

设计模式

理论篇的内容就讲到这里了,下一篇**《淘宝短视频流工程重构(下):实践篇》讲述如何从 0 到 1 对一个大型的业务工程开展重构。我们将按照定义架构解决的问题****、设计架构的实现方式、****重构前的准备、开始重构代码、新架构灰度放量**的顺序来进行讲述,让我们开启重构之旅吧!

相关资料

[01]《重构:改善代码既有的设计》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0468597/

[02] ArchUnit

https://www.archunit.org/

[03] Android Studio 的 Dependencies 依赖分析

https://www.jetbrains.com/help/idea/dependencies-analysis.html

[04] Altas

https://github.com/alibaba/atlas

[05] irtualApp

https://github.com/asLody/VirtualApp

[06] Shadow

https://github.com/Tencent/Shadow

[07] RePlugin

https://github.com/Qihoo360/RePlugin

[08] Android App Bundle

https://developer.android.com/guide/app-bundle?hl=zh-cn

[09] React Native

https://reactnative.dev/

[10] Weex

https://weexapp.com/

[11] Flutter

https://flutter.dev/

[12] Android Studio Lint

https://developer.android.com/studio/write/lint?hl=zh-cn

[13] Sonar Lint

https://www.sonarsource.com/products/sonarlint/

[14] Sonar Qube

https://www-sonarsource-com.translate.goog/products/sonarqube/?\_x\_tr\_sl=en&\_x\_tr\_tl=zh-CN&\_x\_tr\_hl=zh-CN&\_x\_tr\_pto=sc

欢迎留言一起参与讨论~

相关推荐
关注或联系我们
添加百川云公众号,移动管理云安全产品
咨询热线:
4000-327-707
百川公众号
百川公众号
百川云客服
百川云客服

Copyright ©2024 北京长亭科技有限公司
icon
京ICP备 20240551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