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百川云 - 文章详情

把“中国制造”的云计算卖给外国人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浅黑科技

51

2024-07-13

浅友们好~我是史中,我的日常生活是开撩五湖四海的科技大牛,我会尝试各种姿势,把他们的无边脑洞和温情故事讲给你听。如果你想和我做朋友,不妨加微信(shizhongmax)。

把“中国制造”的云计算卖给外国人

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文 | 史中

(零)生命自会找到出路 

先讲个小故事吧。

2005年,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做了著名的演讲,结尾处他说出了那句如今人尽皆知的:“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相信很多浅友还记得这段视频。但如果把当时的镜头调转180度,你会发现看台上密密麻麻的人群。

诸多学生中,有一个27岁的年轻人 S,被震撼到无以复加。

正是这一瞬间,让他决心放弃国内发展的机会,申请了斯坦福大学的 MBA。

后来 S 移民新加坡,成立了一家电商。作为后来者,他采用了激进的策略,为东南亚7个国家都开发了当地版本的 App,而且直接上了直播电商之类的最新玩法。

2018年的“双11”,他们把中国兴起的直播答题“撒币玩法”一股脑塞进了7个 App 里,没想到一举吸引了4000多万人次参与,由此创造了东南亚消费者记忆中的一场尖峰体验,也逐渐成为东南亚凶猛的商业力量。

这个故事里有一个小细节:

S 的团队之所以能一夜之间在7个不同 App 里构建起供几千万人狂欢的统一直播平台,是因为背后有个低调的技术方案提供商,这也是我们今天故事的主角——腾讯云。

话说,“主角”用“龙套”的方式出场多少有点意外。但我之所以讲这段遥远的海外往事,是想强调两个事儿:

第一,许多表面看上去纯粹的外国商业故事,其实都和中国人、华人或者中国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在这些故事的高光瞬间,背后也不乏“中国技术”的推波助澜。

第二、成功几乎不出自“设计”,而是反复“博弈”的结果。无数决策和其结局叠加在一起,才像显影液一样勾勒出了人们可以理解的“命运路线图”。

2023年,国内各行各业都是“卷”字当头,“出海”这个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很多企业的计划中。

但中国企业不可能“推门就进”,要想在海外站稳脚跟,必须有比当地企业更高的生产效率。而生产效率最终来自“优秀的管理”和“先进的技术”。

在我看来,很多企业在海外博弈时手里重要的“技术武器”,正是庞大的互联网商业中孕育出的云计算技术。

问题来了:

中国云技术在海外到底能打还是不能打?

中国云计算要用什么招式才能和海外巨头掰手腕?

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会不会让我们面临“Hard 模式”?

这些问题的答案其实并不易得。

为了寻找蛛丝马迹,我和腾讯云的老师傅们聊了聊这些年的出海往事。

(一)FLV,一颗有中国特色的钉子 

说到“出海”,很多人都觉得这个操作很郑重,起码得焚香沐浴禁欲七天拜拜妈祖再走。

但对于腾讯云来说,最初的出海根本没这么抓马。

这段故事有一位亲历者,他就是腾讯云音视频技术产品负责人李郁韬。在腾讯,大家都喜欢称呼他的英文名 Tommy。

Tommy

Tommy 告诉我,腾讯云出海的种子,大概在2015年就种下了。

我帮浅友们回忆一下,2015年,那可是一个春天。仅仅一年间,中国销售了将近4亿台智能手机,中关村扫码一条街水泄不通,连蚊子都挤不进去。在人们崭新的手机屏幕上,各种 App 正削尖了脑袋挤占一席之地。

就在这样的燥热气氛里,中国互联网史上经典的“千播大战”打响了第一枪。

上千个直播软件上线,就像涌去“西部大淘金”的人,当然得有人卖铲子给他们。腾讯云就是那个“卖铲子的”——提供直播技术和分发网络。

啥是“直播技术”?啥是“分发网络”?为了让不太了解直播的浅友有个感性认识,这里中哥先插一个小科普。

你可以把直播技术想象成送快递。

1、主播就是卖家,Ta 把自己的画面送给快递公司。快递公司把这个画面分发给全国各地的观众,也就是买家。

2、由于直播画面是连续的“直播流”,相当于主播(卖家)不断地发货。所以用什么节奏打包,用什么方法调度快递员送货,都会直接影响到观众(买家)的延迟和卡顿。这中间用到的一整套技术,就是直播技术。

3、搞快递不能只有快递员嘛,还得有遍布全国的仓库做中转。搞直播也是如此,得在全国各地建一系列的机房,用其中的计算存储资源来临时存放各种“直播流”,这些仓库的学名叫做“内容分发网络”,也叫“CDN”。

好,了解这个基础原理以后,你才能感受到一个故事的有趣之处:由于中西创新文化不同,导致了两边的直播技术走向了不同的“支线剧情”。

当时,以美国为主的“国际技术路线”因为传承了既有的技术底座,顺理成章地把直播媒体看做一个视频文件。

他们定出来的直播流媒体标准是:把视频切成一个一个小文件,传输到手机上,再按次序播放。典型的标准就是 HLS 协议和 DASH 协议。

中国各家直播企业就野多了,用啥技术的都有。不过很快大家就“打成一致”,统一到了存在已久却简单有效的 RTMP/FLV 组合。

这种协议封装简单,网络穿透性好,它把直播视频理解为一个实时流淌的“水流”,只在传输之初建立一下联系,后面一股脑传输就行,接收端也可以即时解码播放。

事实证明,FLV 技术产生了乱拳打死老师傅的效果。它的延迟可以直接做进5秒以内。而“切文件”的技术路线,动不动就要延迟30秒。

很快,这种生于草莽的“有中国特色的直播技术”就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大有一统四合的意思。

为了服务直播平台,腾讯云的内容分发网络(CDN)也迅速支持了这种技术。

正因如此,中国观众从第一天看小姐姐直播时,就会觉得低延时是天经地义的。

历史的时针继续转动,千播大战很快把国境之内杀成了红海。2016年,直播企业开始首次出海。

“出海”听上去很浪漫,可一旦实际进行,就会立马感受到肉身的沉重拖累——比如,在海外提供直播服务,首先得有分发网络(CDN)的支持。

很多公司优先考虑当地已有的国际云服务商,例如 AWS。可是问了一圈,傻眼了。。。

国外的云服务商说:你这 FLV 是啥子非标准协议,俺们可不支持。。。

没办法,直播出海企业只能回头向老朋友中国云厂商求助。

问题是中国的云厂商在海外基本都一穷二白,既没有机房,也缺少经验。

那段时间,很多类似的信息汇总到腾讯云掌舵人邱跃鹏(Coby)这里。他跟大家开了不少会,结论是:这不仅是个支持同胞海外发展的好事儿,更是腾讯云出海做生意的好机会呀,不如尝试一下!

就这样,腾讯云马不停蹄地出国租机房,上代码,布 CDN 资源——中国直播公司的“火车”开到哪儿,脚下的“铁路”就铺到哪儿。

当时全球经济都在经历热潮,腾讯云出海的首秀,也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不过你发现了吗?千播大战的格局、FLV 直播技术的选择,海外用户对云的需求,这些关键情节都不是人“设计”出来的,而是基于混战博弈最终“涌现”出来的结果。

要说腾讯云这帮老师傅做对了什么:就是在看到出海窗口打开的一瞬间,一点儿都没犹豫,一个猛子就扎出去了!

我愿把这种策略称之为“钉钉子”。

就像在围棋中,棋手会在关键的地方落子,虽然当时也说不清未来会怎么用,但是,当盘面真正演化到某个临界点,棋手自然就会知道:

是时候把这些“钉子”连起来了!

(二)还有两颗钉子 

有句话说,不要拿自己的兴趣挑战别人的饭碗。

而我觉得这句话还可以有进阶版:不要拿自己的饭碗挑战别人的天赋。

要说腾讯的顶级天赋,就在于对“社交”的理解。

这里多说几句。如果你去翻看腾讯的历史,你会发现很多反常的桥段:

比如1994年,本来开发股票软件赚得盆满钵满的马化腾突然对连接全世界 BBS 的网络 FidoNet 这种非常底层且看不到商业化潜质的社交技术着了迷;

比如1999年,在QQ完全赚不回来钱的时候,就敢大笔投入技术资源,只是为了让用户可以收发“离线消息”;

比如在2000年连桌椅板凳都快卖了的时候,还在把最后一点钱买服务器,用以维持QQ用户的稳定增长;

比如在2011年,微信神来一笔搞了剑走偏锋的社交玩法,对手跟进,却因为底层技术资源没能扛住,宕机翻车。

你看,普通社交玩家眼里,技术、产品、商业这三件事儿是割裂的,但腾讯能却能融会贯通,这种清奇的脑回路恐怕只能用天赋来解释。

一位腾讯云音视频架构师回忆,腾讯很早就把 QQ 的核心消息能力做成“即时通信(IM)产品”通过腾讯云对外提供服务。可以说,无数 App 里内嵌的对话功能,本质上都是“QQ”完成的。

这意味着啥呢?

这意味着,围绕即时通信的一切可能性,腾讯的技术产品团队几乎都动手尝试过,最最不济也仔细思考过。

那。。。这和腾讯云的出海又有啥关系呢?

关系很大,即时通信(IM)其实就是出海故事中的另一颗钉子。

腾讯的同事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2018年底,腾讯音乐(TME)旗下的“全民K歌”决定出海,东南亚市场是他们重点冲击的目标,于是他们做了海外版的“WeSing”。

全民K歌在国内的形态很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互动感受很好,比如可以在房间里聊天、打Call、送礼物。

产品同学自然是希望把这些功能都复制到东南亚,但这些玩法在当地的网络环境里能实现么。。。

这样一来,压力就转到了技术上。

如果只要一项技术“单打”,去市面上买一个就行。但你同时要这么多技术“混打”,那只有找腾讯内部的团队去问问了。

音视频团队自告奋勇,决定给 WeSing 搞一套完整的直播方案。

做着做着,很多“坑”就出现了。

比如有一次周会上,WeSing 产品团队说了这么个问题:

“App 太火爆了,大家在直播间里刷礼物越来越踊跃,基本是用人肉马达的速度在点,造成了巨大的网络冲击——主播会卡,观众们也会卡。”

老师傅一看,这。。。有点儿眼熟啊。

他们脑海里浮现的,是一个看上去完全无关的问题——微信红包。

在春节的时候,中国用户会在微信上抢红包。大家一起抢红包,在技术上和“大家一起送礼物”是很相似的!当时技术团队为了解决红包问题,研发出了一整套限制频率的技术,通过智能算法把重复消息限制在手机之内,不去拥塞网络。

这里我要提醒,“限频”技术不属于直播技术体系,而是属于即时通信(IM)的技术体系。而这,不就是腾讯老师傅老早就钉下的“钉子”么?

代码就躺在那里,拿过来稍稍一改,很快就在 WeSing 上线,消息弹幕卡顿立刻消失。

那段时间,WeSing 在东南亚很多国家都冲上了热榜,甚至在菲律宾冲到了榜单第一名,背后的技术可谓“深藏功与名”。

至此,腾讯云在音视频的棋盘上已经有了 CDN 和 IM 两颗钉子。但是,我们即将说的这第三颗钉子其实是最难,也是最凶险的。

这就是实时互动(RTC)技术。

顾名思义,实时互动技术就是把两个远在天边的人信息传递的延时压到最最最低,低到毫秒级别,让他们实现“面对面交流”的效果。

这个技术在两种情况下有大用:

1、主播之间需要连麦互动,你一言我一语必须光速传递,才能聊得起来;

2、在一些特殊的直播场景,比如体育赛事直播,观众一秒都等不了,想要知道关键结果,传输也必须快。

虽然老师傅早在2016年就开始关心 RTC 技术,但是苦于市场和应用不成熟,钉子钉了几次都没成功。。。

直到2018年,他们决定再冲一次塔。

稳妥起见,还是先说服腾讯内部的团队来“吃螃蟹”。

比如他们拉来了老伙计全民K歌,把互动连麦的延迟大幅降低,他们还把各种会议、医疗、教育的应用都改造了一遍,这次反馈很好,用户终于买账了!

老师傅们信心大增,把 RTC(实时互动)和基于 WebRTC 的低延时直播整合改造成腾讯云的 TRTC 服务,在市场里大举推广!

事实证明这个钉子钉对了,但没想到的是,钉得这么对。。。

2020年,疫情突然爆发,线上会议、线上课堂成为了刚需中的刚需,甚至直播连麦、直播带货也一度成了人们的主要购物途径。

当时有很多直播互动类 App 大举上线,就连原来没啥关系的 App 也决定加入直播或线上互动的模块。

这个节骨眼,大家突然发现,要想一整套拿来就用的互动方案,并且各项技术没有短板,那市面上可选的服务商其实并不多。。。

比如声网这样主打 RTC 技术的创业新星,在传统的视频分发(CDN)上做得不够便宜;比如阿里云华为云这样的友商大佬,在 RTC 技术上又没有腾讯云这么多实践案例;更重要的是,无论是大小友商,在 IM 技术上都被腾讯血脉压制。

就这样,腾讯的三颗钉子 CDN、TRTC、IM 就这样变魔术一样悄悄地连成一片棋子,组合成为“腾讯云音视频服务”。

大举出海的一个“始发站”,也就此建成。

(三)腾讯云的“尖儿货出海”

话说出海主打一个风高浪急,不知道哪边来个浪就可能把小船掀个底朝天。。。

比如出海先锋猎豹,本来高歌猛进,可是2018年先是海外工具的广告盈利模式被拦腰斩断,后是直播平台 Live.me 长期没有起色,被战略放弃;比如字节跳动的 TikTok,在最顺风顺水的时候,却在美国、欧洲、印度都遭遇了严厉的压制。

如果回顾千播大战后那一拨出海潮,如今业务尚能在海外存活下来的其实不算多,活得好的就更是寥若晨星了。

当然,出海就像玄奘取经,哪能碰到几个妖怪就回高老庄?

不过在这样凶残的环境的下,腾讯云该用啥“出海策略”,就需要放在桌面上严肃讨论一下了!

邱跃鹏跟大伙儿推演出一套颇具腾讯特色的战略。我把它总结成两句话:

1、拒绝 PUA,不见兔子不撒鹰。

全球200来个国家,每个国家国情都不同。而出海企业有时恰恰会产生羊群效应,一窝蜂进入某些市场,看起来形势大好,但经济环境、政策环境突然变化,就会像一个“海怪”窜出来把它们一波带走。

于是,腾讯云人均装备了一个“风险雷达”,远处的“大饼”再香也只看不吃,只有自己能算清“风险收益账”的机会才会大举投入。

这样一来,看似失去了“一口吃个胖子”的机会,但因为回旋余地变大,进可攻退可守,更可能成为“打不死的小强”。

2、不看客户多不多,要看客户能不能“吃鸡”。

腾讯云的产品很多,但接下来出海不能“贪大”茄子白菜辣椒啥都卖,只把最强的“尖儿货”挑选出来给海外客户,保证他们跟国际友商中门对狙时装备不落下风,自然对腾讯云好感度+1+1+1。

这种好感度累计是潜移默化的,虽然不快,但很结实。

你看出来了吧?这个策略的本质思路仍旧是回到“钉钉子”——轻易不出手,钉上就拔不掉。(我觉得腾讯老师傅的牛X之处恰恰在于在各个角度都能保持这种不急不躁的画风。)

话说回来,这“尖儿货”技术究竟是啥呢?环顾一圈,恐怕就是羽翼刚刚打磨丰满的腾讯云音视频产品。

于是,出海船队重整旗鼓。音视频团队站在船头,心里诚惶诚恐。

毕竟他们是做 ToC(面向个人产品)出身的,内心里一直循环播放《客户就是上帝》的 BGM,听到啥吐槽,主打一个改得快!

比如海外流媒体服务一般会遵循 Google 和 Youtube 的商业习惯,在片子播放到一半儿的时候插播广告,听到一些客户反映,团队马上改代码,支持了插播功能;

比如亚马逊云 AWS 在海外具有绝对市场优势,很多客户想要让腾讯云把音视频平台搭建在 AWS 上(而非腾讯云自己的云底座上),老师傅也二话不说,搞出了支持混合云的方案。

当然,这些都是“身外之物”,音视频团队最最最担心的问题,还是基础服务本身的抖动。

这些往往和当地的机房网络相关。

Tommy 还记一个故事:

刚刚拓展海外业务时,服务一家客户在欧洲的直播业务,有时候突然会卡顿一下。义愤填膺地定睛一看,卡顿又幽灵般消失了。。。

远在万里之遥,老师傅们有劲儿使不上,只能跟着客户一起着急。

很快,有人提议跟当地的电信运营商联系,看能不能把他们底层的数据包调出来,没准能发现蛛丝马迹。

他们马上通过客户和朋友辗转找到了运营商 Verizon,把底层数据看了一遍,倒吸一口气。。。

原来,欧洲的通用传输标准支持 IPv6 地址,对于不支持 IPv6 的协议会做拦截。然而中国运营商的习惯是很宽容的,即便支持 IPv6,对 IPv4 也会放行。这么一个技术文化上的差异,要是让老师傅坐在家里想,那可是想破脑袋都不会想到。

正应了那句话: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张图背后的研究表明:传统的 IPv4 的节点集群在美国,而 IPv6 最大的节点集群在欧洲。

另一个故事在中东。

由于气候过于炎热,而且人才密度有限,那里不太适宜营建数据中心,一般情况下都会用欧洲的数据中心来服务中东用户。

欧洲到中东虽说不远,但毕竟有一定的距离,音视频传输会出现延时。

怎么降低延时呢?最容易想到的是:那就选择距离中东更近的机房呗。可吊诡的事情发生了,用更近的机房服务,延时反而更长了。。。

老师傅百思不得姐,后来他们渐渐发现,欧洲和中东的网络影响因素中“距离”只是变量之一,延时还取决于布线的方式和海底光缆的通信质量。而要想知道哪条路径的传输更好,好像只有一个办法:试。

于是老师傅回到桌子前,老老实实写了很多测试用例,在各种条件下对网络传输延时进行测量,最后得出结论,机房放在法兰克福服务最稳定。

至于为啥是法兰克福,也没办法完全解释清楚。。。

我找来了腾讯云目前的全球数据中心和CDN节点分布情况,你感受一下。

像这样的躬行故事,老师傅还有一箩筐。

比如伊朗,它和其他中东国家的网络就相对隔绝,服务这些地方的网络走线就要特别考虑;

比如阿联酋,看似是一个国家,其中各个酋长国之间的网络联系也不好,有时反而绕道其他国家更合适。

就这样,从2018到2020,国际形势风云突变,腾讯云出海虽然也随着海浪颠簸,但总体能稳住——海外客户只要有音视频业务,即便兜兜转转最后大概率也会选择腾讯云的“尖儿货”;只要客户业务存续,就基本没有换成其他服务商的动力。

话说这些客户里,有的自身体量很小,有的只买了腾讯云很少的服务,但这些客户在海外生态所占据的位置往往很独特。

对于腾讯云来说,他们是了解全球信息的“触点”。

无数触点传回来信息,一张“云计算出海万国全图”逐渐显出真容。

(四)云计算万国全图 

眼前铺开了一张世界地图,腾讯云的一位架构师由近及远,顺着一带一路为我讲解各国“风情”。

先说东亚。

韩国和日本,都是发达国家,人们有钱,但没时间。所以聚餐之类需要肉身参与的本地生活服务不太流行。大家喜欢把激情直接喷射在直播 App 里。

有趣的是,虽然都喜欢直播,但因为文化差异,日本和韩国的需求也截然不同。

韩国人喜欢直播电商,什么化妆品、包包,一场顶级的大促直播可能会引来两三千万人观看。(要知道韩国总人口才五千多万。。。)

发达的商品文化甚至让二手直播电商也非常火爆↓↓↓

这种情况,就要求腾讯云提供超强的瞬时并发能力。不过幸好国内有“双11”、“春晚”之类更凶猛的操作,动不动就扛几亿人,把这些技术架构拿到韩国,对运营商和网络结构重新做适配就行。

日本人对于买包包没那么大的瘾头,他们喜欢线上娱乐。

主播在线上表演,希望有“美颜”和“虚拟头像”的效果。

可是日本人对于美颜的参数要求和中国人完全不同,中国人比较“狂放”,并不在意美颜之后还像不像自己;但日本人更“内敛”,他们要的美颜是在极高还原度基础上看似不经意却又非常心机的雕饰↓↓↓

而且,日本主播喜欢的虚拟头像也和我们不同。很多主播喜欢那种日漫风格的2D形象。眼睛眉毛都不动,只有嘴在动。。。

还有,日本直播间里的观众们也会“搞画面”,但方法不是像中国一样大家一起走弹幕,而是一堆代表观众的小人在画面里做出特定动作(举牌、闪灯、说话),有一种现场应援的感觉↓↓↓

再说东南亚。

东南亚可以说是最接近中国文化的地区,我们常用的 App 在马来西亚、印尼都有对标产品。

但由于经济稍微后进,而且没有我国这么卷,所以在东南亚更流行的是本地打车吃喝玩乐服务,以及稍微“恬淡”一些的直播娱乐(不如中国直播PK这么火爆,也不如日本直播那么中二,就是好好的直播)。

比如下图就是我在马来西亚面相华人的直播 App “小象直播”里随便截的图,小姐姐就这样安静地跟大家聊天,主打一个治愈。

这里唯一的“异类”就是——狮城新加坡。

无论从人才密度、创业环境、华人文化哪个角度看,你都可以把新加坡想象成另一个北京或深圳。这也意味着,新加坡不仅是新技术的接收者,也是新技术的策源地——对东南亚各国保持巨大的商业“渗透压”。

事实上,很多服务马来或印尼的企业,总部都会设在新加坡。这也意味着,无论是谁,要想进入东南亚市场,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快捷路径,那就是和新加坡的伙伴区合作。

比如下面的截图来自新加坡电商平台“ShopBack”,它背后的部分直播技术就是新加坡本地的服务商“BeLive”提供的,而 Belive 用到了腾讯云的音视频技术。

再说南亚。

印度。。。哎,算了。。。

再说中东。

你懂的,中东国家工作很“辛苦”,下午两点还在加班。

如此一来,很多人的生命中有一个巨大的敌人,那就是“多余的时间”。所以那些能把这些时间高质量填满的 App 大受欢迎。比如,语聊、游戏,或者能语聊的游戏。。。

吃鸡手游版《PUBG Mobile》在中东非常流行,就是因为它可以边聊天边打游戏。甚至有时候还会出现哥几个打累了,端着枪在里面聊天吹水的奇景。

但中东的支付体系非常复杂,要想接入服务,难点是需要适配多家支付渠道。

这是中东很火的语聊软件 Yalla。

再说非洲。

非洲总体经济欠发达,网络质量也不太稳定,所以直播带货、游戏对战啥的暂时不太流行,但非洲人对于音乐有极强的热情,这种热情强到完全可以冲破经济的阻碍。

所以,和音乐有关的流媒体服务,成为了刚需。

但是大多数非洲用户的手机运算力和存储都比较有限,App 的安装包大那么几M,都会流失大量用户。。。所以腾讯云的老师傅必须对埋在 App 里的模块大小进行严格控制。

篇幅有限,我就不多介绍了。

不过综合了这张“万国全图”,腾讯云的老师傅们得出了一个结论:

虽然现在世界各地对于音视频技术的需求不尽相同,但是最终在各个国家都会出现“超级 App”——这个 App 里既有直播,也有电商,也有聊天,也有本地生活,根据你的生活习惯,随意取用。

在互联网最发达的两个国家——美国和中国——都已经呈现出了这个趋势。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全世界人的生活方式将会进一步向中美靠拢。

这意味着两件事:

1)前途光明:在云服务上,最终各个国家都会需要完整的解决方案,包括但不限于完整的音视频解决方案;

2)道路曲折:在很长的时间内,云计算服务商要想不下牌桌,就得主动改造,适应当地的经济文化政治环境。

具体肿么适应呢?

空口无凭,为了让大家有感受,我和几位真的用了腾讯云的客户聊一聊。

(五)“国际土著”的自我修养 

传音手机,公认的非洲之王,它成功的秘诀就是融入非洲文化,成为“当地土著”。

就在2023年,传音手机在非洲功能机的市场份额大概是80%,在智能机的市场份额大概是40%。

这是传音手机在乌干达的一个广告牌。

硬核的是,无论哪种手机,都会预装同一个音乐 App,叫 Boomplay。

本来 Boomplay 仅仅作为传音手机里的音乐播放器存在。奈何非洲消费者太爱音乐了,墙裂要求打开 BoomPlay 就能直接下载歌曲,Boomplay 于是开始购买版权,提供丰富的音乐内容。

如今,Boomplay 已经变成非洲最大的音乐流媒体平台,国际知名的流媒体一哥 Spotify 都无法撼动。

Boomplay 的产品总监朴东声告诉我,就在2022年,他们开始尝试一个新业务,连麦直播。

当然不是随便的主播都可以上来吹水,他们的主播主要是歌手、音乐人。歌手们一边和听众聊天,一边宣发他们的最新歌曲。

很多非洲歌手都很接地气。

Boomplay 对这个直播功能底层云服务的要求就是三个:互动顺畅+音质要好+省流量。

话说,本来他们已经选定了一家云服务商,都到了最终测试阶段,主播说话、连麦都挺顺畅。可是测着测着,一个小问题出现了:直播间里的文字消息不能及时同步到每台手机上。

这个问题越看越严重,文字消息迟滞对于用户体验的伤害特别大。比如,主播发了一条文字消息,或者听众送了个礼物,但就是刷不出来,就会有一种网络很卡的错觉。

朴东声和产品团队决定,尽快更换服务商。谁家的即时通信(IM)系统最好呢?第一个冒出来的名字是腾讯。

Boomplay 的直播界面

注意,虽然这个故事发生在非洲,但传音和腾讯的总部可都在深圳,听到传音有需求,腾讯云的小伙伴一路小跑就去跟他们沟通,他们熟练地从兜里掏出“三颗钉子”:IM、CDN 和 RTC,并且温馨提示,只用腾讯云的 IM 服务,不如三种技术一起用,疗效更佳。

Boomplay 的同事们动心了,可是非洲毕竟在地球另一面,腾讯的音视频传输在这里效果到底如何嘞?不能听“吹牛”,得实测才知道。

音视频团队的同事们赶紧弹射起步,忙活起来。

非洲当地的网络情况比中国复杂,他们的运营商很多,有时候走几百米就会换一个基站。所以收听一个音乐的过程中可能无数次切换网络,这对于我们的技术来说是个挑战。

解决这个问题,就不能等上一个网络已经不行了再切到下一个网络。必须实时探测,感觉目前网络变差了,马上弃暗投明跳到更好的网络上。

一位当时的同事给我科普。

尼日利亚最大城市,拉各斯(Lagos)。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必须做充分的测试。他们先跑标准的测试模块,确认没问题,又跟 BoomPlay 要来了 Demo 继续测试,感觉一切尽在掌握,才去当地的办公室给 BoomPlay 的同事展示。

到了客户办公室楼下,老师傅还不放心,万一这栋楼附近的网络恰好不稳怎么办?他们又蹲在原地把测试 Demo 跑了一遍,确认无误才上楼。。。

天道酬勤,腾讯云自然拿到了 Boomplay 的“准入门票”。

不过,毕竟是新业务上线,运行过程中难免有用户发来吐槽,比如有人就说:同样一首歌,为啥在哥们那部手机上就很燃,在我这款手机上音质就不好?

腾讯云的同事又一个箭步冲到传音,把他们的测试机都拿出来,和 Boomplay 的老师傅一起调音质。

这个问题刚搞定,又有用户发来新吐槽:听歌的时候感觉流量有点冲,话费怕是顶不住啊。。。

于是几位资深老师傅出马,把整个数据传输链条拆开,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检查,最后把流量消耗降低了一半多。

这些调优过程持续了一个月,与此同时,BoomPlay 的直播流量也持续上涨。

想象一下,此时此刻非洲城市乡村,从豪宅里的老板到贫民窟里的孩子,他们身边的音符都是腾讯云传递的,这是一个掺杂着奇幻和浪漫的事实。

话说,就在大佬传音在非洲大杀四方时,有一家创业企业在东南亚揭开了野心的面纱。

这家公司就是“闪剪智能”。

闪剪智能最早开发了一些视频编辑工具,在国内很受欢迎。

于是他们顺势发布到全球各家 App 商城,没想到在全球市场,甚至在欧美也打开了一片天地。

这本来是一个标准的工具出海的故事,但是,CEO 严华培并不满足于此。

用闪剪产品做的视频

疫情之后,AI 突然火爆,AI 驱动的数字人技术开始被关注。

严华培判断,未来各大电商都会需要数字人直播,于是决定进军这个领域。年初他跑去新加坡马来印尼转了一大圈,发现东南亚的直播电商对新技术非常接纳,要是用数字人来一个“降维打击”,没准能搅动那里的直播电商的生态。

很快他就决定在新加坡建立办公室,在当地租影棚,帮各个企业拍摄、制作个性化的数字人↓↓↓

为了万无一失地服务好客户,闪剪智能同时选择了国内外几家云计算厂商。不过,他很快就体会到了中美云计算风格的不同:

外国服务商的技术当然很稳定,可是他们卖的都是标准品,你有啥个性化要求,或者哪里不明白,都需要提交工单,按照“国际惯例”,他们会在一周之内回复你。

再看腾讯云,不遵循“国际惯例”。有啥事儿一般24小时之内搞定。

因为闪剪经常会推出一些符合当地文化的新玩法,伴随推广活动,有的玩法会突然火爆,需要紧急调配云上的 GPU 资源来顶住用户的洪峰,这个时候服务速度就很重要。

严华培说。

严华培自嘲,闪剪并不大,海外业务对云计算的用量也有限。在他看来,腾讯云小伙伴这么上心,是因为他们愿意“陪着”自己一起出海。

虽然发生在地球两端,但 Boomplay 和闪剪智能的故事大概有相同的内核:

为了在当地扎根,出海企业要绞尽脑汁成为土著;而腾讯云要服务这些企业,也要紧跟他们的脚步,把自己变成当地土著。

由此观之,逐渐成为“世界各地土著”的过程,不就是“中国制造的云”的出海日记么?

(六)中国技术出海靠“摩擦” 

杨宝树是腾讯云国际业务拓展的负责人。

如果把腾讯云出海看成一盘棋,杨宝树团队的责任,就是在广袤的“空地”落子。

一问才知道,腾讯云的国际拓展团队人数比我想得少多了。这么少的人,怎么能把云卖到世界各地呢?杨宝树的秘诀就是——四两拨千斤。

说白了,就是发展当地的合作伙伴。

杨宝树

比如有很多本地的“技术方案商”,他们更了解当地大企业的需求,在提供整套方案时,就可以把腾讯云的服务作为乐高积木拼进去;当然还有更简单粗暴的“零售商”,他们熟悉市场,能把腾讯云安利给当地企业。

实话说,这不一定是最快拓展的打法,但绝对是性价比极高的打法。它可以分解为下面四个招式:

1)音视频这样的技术产品团队搞出“尖儿货”技术,然后在国内验证成功;

2)找到有需求的海外客户,把技术塞进去,让这些客户成为当地标杆;

3)合作伙伴就以这些标杆为例,找到需求相似的客户进行拓展;

4)每拓展一些新客户,都有可能提出新的需求,从而磨炼腾讯云的技术,成为新的标杆客户。

这四步一直循环,就像一个杠杆,可以把有限的人员放大,搞出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杨宝树说,2023年以前,腾讯云都算是“立标杆阶段”,2023年,他们进入了“合作伙伴爆炸阶段”——海外合作伙伴驱动的收入同比增长66%,全球合作伙伴达到了将近10000家。

看到这个数据,我有一种感觉:中国云计算出海的“窗口期”是不是快来了,要赶快跑马圈地?!

但我把这个想法激动地向腾讯云掌舵人邱跃鹏求证时,他的意思是:这个思路不太对。

原因就在于,全球市场并非“无主之地”——在很多国际企业的心智中,云计算这个词几乎等同于美国的 AWS,所以他们在用云时,天然不会考虑 AWS 以外的其他选项。哪怕是拓展新的音视频业务时,也很难想到可能更好用的腾讯云。

虽然从绝对数量上看,最近一年中国云计算海外客户绝对增长很快,但是从相对力量对比来看,中国云计算仍旧非常孱弱。

邱跃鹏

如此悬殊的力量对比,就像棋盘上黑压压都是对方的棋子,这个时候弱势一方主动大举进攻,显然只会降低胜算。

这也意味着,国内云计算熟悉的“降价策略”在海外很难奏效。哪怕你喊出“降价”,强大的对手也根本不会理你,能说一句“呵呵”都算给你画面了。。。

所以更接近真相的形容是这样的:

中国云计算企业出海,不是跑马圈地,而是想办法把“有主之地”给一点点摩擦过来。

要怎么摩擦呢?

邱跃鹏的思路也很简单:把产品做得更好。

所谓好的云产品,有一个硬标准,就是能帮用户把它的业务越做越大。

而在邱跃鹏看来,之所以腾讯云有信心把产品越做越好,是因为有腾讯自己的业务不断提供大规模的历练场景。就像一个人再优秀,没有见过大场面,也肯定做不出来能应对大场面的技术。

如果从天空俯瞰出海的棋盘,任何战术调整都只是改变局部力量对比;而把产品做好,却是从根本上改变绝对力量对比——虽然,这种变化需要更长时间才能显现出来。

“用产品摩擦出一条出海之路”有点苦行的意味,不过其中也点缀着惊喜。

腾讯云的一位工程师告诉我,前两天他们刚刚在日本东京召开了一个技术峰会,请来一些本地客户分享。有一家日本企业,用了20分钟把腾讯云 TRTC 的特点和优势分析得头头是道庖丁解牛。

一个“山川异域”的外国使用者,几乎达到了和开发者“风月同天”的理解。

这件平淡的小事儿,给了腾讯云出海团队莫大的鼓励。仿佛一只鸟,突然在阳光下现出了一缕华美的羽毛。

对于出海,我们抱有极大的耐心。

邱跃鹏说。

回望腾讯云的七年出海,世界被“中美关系变化”、“地缘政治冲突”、“新冠疫情”、“全球经济减速”等等大浪掀得天翻地覆。时至今日,风浪也未有停息之意,在其中掌舵显然并非易事。

腾讯云并未事事做对,对错也只能接受。

但有一件事无比确定:世界左右摇摆,技术永远向前。

既然没人能预知未来,那么行至远方就成为一场漫长的自我修正。

或许只有当你站在彼岸回头,经历过的所有故事才会如珍珠一样瞬间编织成一串璀璨的项链。

你还可以看:

👉********************腾讯在命运的棋盘上砸下一颗钉子

👉****************************壮年腾讯

👉****************************腾讯的“下半场”

**👉**************************************我遇到一群靠“造梦”改变世界的人****************************

👉****************************************************************************腾讯“偷塔”

👉****************************************************************************************************“刺杀”腾讯云

👉**************我在腾讯造“炮弹”******

👉**************腾讯的硬盘里,有互联网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为什么你在马路边再也捡不到一分钱?世界正在被“专有云”改变******

👉**************腾讯的“春天保卫战”******

采得归来炉里炼

志心功果即西天

再自我介绍一下吧。我叫史中,是一个倾心故事的科技记者。**我的日常是和各路大神聊天。**如果想和我做朋友,**可以搜索微信:**shizhongmax

哦对了,如果喜欢文章,请别吝惜你的**“在看”“分享”****。让有趣的灵魂有机会相遇,会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Thx w****ith  in  Beijing

相关推荐
关注或联系我们
添加百川云公众号,移动管理云安全产品
咨询热线:
4000-327-707
百川公众号
百川公众号
百川云客服
百川云客服

Copyright ©2024 北京长亭科技有限公司
icon
京ICP备 20240551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