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百川云 - 文章详情

张津剑:投资中的高频与低频 | 42章经

42章经

58

2024-07-13

这是绿洲资本合伙人张津剑有关《信号与噪声》系列的第五篇内容,也是我们播客自开播以来分享量最高的一期内容。

在张津剑看来,每一次科技革命本质上都是一次频率的跃迁,而 AI 会把这个世界的频率再拉高一个量级,世界会进入一个困难模式,或者像很多人感受到的,它似乎已经进入了困难模式。

在这篇文章里,张津剑从信号学的角度系统地拆解了这个问题,并给出了他的解法。

如果是说 5 年是一个周期,从 2018 年末分享《投资中的信号与噪声》到现在,刚好是一个周期。这个周期中,我们一方面正在经历人工智能带来的确定性创新,同样也在经历全球动荡带来的不确定性变化。过去这 5 年,大家可能会有几个类似的感受。

第一,世界变难了。

过去喜欢玩魔兽争霸,里面有三个选择:简单电脑、困难电脑、疯狂电脑。这几年,不知道是谁把世界从困难电脑调整为了疯狂电脑。在这一轮人工智能创业潮中,我们能明显感觉到创业在变难。

首先是创业者的质量,这波创业者素质比过往要强很多,特别是很多 95 年左右的年轻创业者,无论是他们的学识、能力,还是底层的安全感和对全球化的信心,都比 10 年初遇见的创业者高出很多,这可能是他们的成长环境塑造的,要从这批人中脱颖而出变得越来越难。

其次是,资本环境在持续变难,下面是一张近五年世界范围内创业公司估值下调的数据图:

我们可以看到,最近几年一级市场的估值下调越来越多。2023 年,全球有 20% 的创业公司估值被下调,这本就是一个惊人的比例。当时还有很多人想,物极必反,2024 年肯定会降下来的,但显然,大家对 「极」 的理解还不够,2024 年 Q1,估值下调的比例增加到了 23%。

这种资本环境对于创业者的心态也有影响。2012 年的中国,条条大路通罗马,所有行业皆可重做一遍。O2O 大潮里,除了我们耳熟能详的外卖、打车之外,还有上门洗车、洗狗,没有不能上的门,只有不敢想的心。记得当年有一家公司做上门美甲,估值高达 10 亿美金,而且这个赛道不止这一家,还有三巨头在融资大战,动辄融资上亿美金。这种情景在今天不可想象,但在当年是却是常态。

不仅如此,过去这 12 年中,伴随着中国创业者的不断出现、成长和成就,留给新进入创业者的机会也在变少。

如果说过去 10 个机会里面有一个是真机会,那么今天可能是 100 个机会里面有一个,而且这一个机会可能还是夹缝里面求生存:对于 C 端机会,大厂会不会做?大厂不做的话,市场够不够大?未来能不能全球化?能全球化的,中美投资人认不认可?横砍一刀,竖砍一刀,今天的机会只剩下一个夹缝中的小点。你说是机会也是,你说不是也不是。

第二,时间变快了。

2020 年 Covid-19 之后,世界似乎变快了。之前一年觉得特别长,今天一晃眼半年就过去了。过去一个投放策略可以管一年,一个红利可以吃三年,但在今天,我们见到的很多 MCN 公司在以小时为单位更改投放策略,堪比量化基金。

时间加速后,极端现象也在变多。过去那些三年、五年才会发生的事情,今天在以年为单位发生:

  1. 去年一年,英伟达的股价涨了 3 倍。这是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一家两万亿人民币估值的公司在一年内翻了 3 倍。

  2. 过去一年,日经指数上涨了 30%,是过去 10 年年均增长率的 5 倍。也就是说,日本股票的整体波动,已经和比特币的波动不相上下了。

  3. 在维持了多年低利率后,美国国债利率在去年一年内涨到了 5.3%,以至于去年年初引发了 SVB 银行爆雷等一系列事件。

那么,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今天的世界变难了、变快了?

我们可能首先要明确一个问题:当我们在谈论世界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谈论什么。

试想三个场景,同样的一天,同样的地点:一个你打开短视频;一个你静静发呆;一个你打开公司邮箱,处理工作。同样的你,心情是一样的吗?如果不一样,那为什么同样的时间地点下,你会有三种完全不同的体会呢?因为同样的你,进入了不同的信息流中,而我们的世界正是这些信息流构建的,相同场景下,信息不同,我们的「世界」就不同。

我有个朋友,他通勤的时候要听播客,睡前要刷公众号文章,随时随地要回微信、打电话,每天都在源源不断地获取信息。我想这是我们这代人的一个写照。我们以为我们活在生活中,其实我们活在生活的信息流中。我们在主动地观察世界,也在被动地被信息所灌输。世界通过信息的方式进入到了我们所有的传感器里,构建了我们当下的所思、所想、所感。这就是我们每天的人生,这就是我们谈论的「世界」。

然而我们对信息的理解非常局限。我们往往自带「滤波器」,默认过滤掉我们不喜欢的信息。所以同样一个场景,不同参与者回顾发生过的事情,说过的话往往都是不一样甚至是冲突的。即使一些信息进入了我们的传感器,我们往往会对信息内容的变化更加敏感,而非这种变化的频率。

举个例子,下图是两个合伙人,他们都有情绪周期,都会一段时间积极进取一段时间消极对抗。作为创业者,我们往往会更关注到他们状态的变化而非频率的变化。

在选择合作伙伴的时候,一些创业者会认为这两个人是差不多的,因为他们都有周期。但在实际工作生活中,那些消耗我们的,恰恰是频率。就像一个合伙人如果一起战斗 3 年之后,他说有点累了需要休息,你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也会帮助他度过消极期。但是如果他每周来一轮,一年来 50 轮,心力再强的创始人也受不了吧。

从信号学的角度来看,频率代表能量,频率越高能量越高,所以一个高频变化的事物需要更高的能量来维持,也就是我们体验到的更加消耗。

所以同样一个合作伙伴,你们 3 年关系好,3 年关系差,不会有太大问题;但是反反复复,就非常消耗;同样看 2h 视频,如果是一部纪录片,看完非常治愈,但如果是刷 15s 短视频,可能让人筋疲力竭;同样做内容输出,想赶上每一波流量热点,非常心累,但去讲一个你长期认可的东西,可能反而是一种滋养。就像巴菲特能把自己的理念讲几十年一样,他可能是受到滋养的一方,但如果巴菲特天天出来评论市场热点,恐怕他早就走了。

所以回到开始,我们的世界,是由信息构建的。因此,我们世界的频率,是由信息的频率决定的。信息频率越高,世界的频率也就越高。下面这张图显示了电报时代、邮件时代和微信时代世界日均信息量的变化情况 (频率图没有完全按照比例来画,因为每次科技革命都是带来频率百倍级别的跃迁)。

过去,家书抵万金,今天,我们打开微信,每天回复的信息是古代一生的总和。过去,一个官员从北京贬到南京,行车坐卧要 3 个月,而今天,甚至不用 3 小时。每次科技革命,本质上都是信息频率的跃迁,都在让时间和空间重新加速流转。

当频率跃迁之后,我们对很多事物的感受也发生了变化。五一期间,我朋友给我拍了一段视频,一个家庭聚会上,他戴着 Vision Pro,一边带孩子,一边看比赛。他对这个场景特别骄傲,但我看了特别难过,因为那一刻,他看似是在陪孩子,但他的心是不在现场的。我们常有这样的经历,当你在跟一个人交流的时候,某一刻你会感觉他 “不在这儿” 。他可能人在这儿,但是心不在这儿。有些父母美其名曰陪了孩子一天,其实一直在回消息玩手机,注意力没有在孩子身上,心也就没有在孩子身上。

而科技带来的频率跃迁,让我们的注意力越来越难集中,如果说过去的一份注意力是两小时,今天的一份注意力可能只有两秒钟。世界的节奏越来越快,而我们的注意力越来越稀缺,在场感越来越弱。

以前一个人只要离开电脑,他的频率就降下来了,因为他的信息频率降下来了;现在一个人得把手机放到一边,他的频率才能降下来。而这两年我们正在面临又一次大幅的频率跃迁。AI 会把这个世界的频率再拉高一个量级,等到未来,你的 agent 会实时跟在你身边,和你交流、对话、反馈工作,你时时刻刻都在信息流中,活在不断加速的高频世界中。

我们做好准备了吗?

工业革命出现的时候,所有人都认为工业革命会解放人类的劳动,但实际上人类比当年农奴的工作时间长多了。未来 10 年,我们的注意力会被切得更碎,工作和生活会弥合得更紧。

不仅如此,世界的高频化还会带来很多现象:

(1)系统变脆弱。这几年,大家越来越明显地感觉,世界似乎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因为当一个系统频率越来越高的时候,这个系统会慢慢失去鲁棒性,就像一艘大船,晃得越来越厉害的时候,问题会越来越凸显。

(2)力不从心的体验变多。以前有心力做很多事,现在更容易觉得累,心神更容易散。因为在社会频率变高后,每天的耗能变高了,你需要消耗三倍、五倍于过去的能量,做完一天的事情。

(3)刺激变得更多。感到消耗后,多数人应对消耗的方法不是让自己安静下来,而是通过暴饮暴食等刺激让自己麻木。爆炒、爆烤,火锅类的连锁餐饮越来越多,密室、鬼屋这类刺激性的娱乐越来越多。很多人通过强刺激,以此找回生而为人的感觉。我去东南亚,那里标准奶茶的糖精含量是中国的两倍,我们觉得太甜了,他们觉得刚刚好,这是一个趋势的缩影。

(4)行业/地域的大流动。当一个人无法适应这个高频的环境时,他会通过各种方式降回到从前熟悉的频率中去。有人选择行业降频,比如放弃互联网,选择考编考公;有人选择地域降频,比如逃离北上广,回老家安居。去年,东三省人口净流入了,回去的不是老人,回去的是一大批卷累了的年轻人。他们不是躺平了,他们只是想回到熟悉的频率中,接下来的三到五年,这个趋势还会加剧。

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这种频率的跃迁?

我们再看下面这张图,左上角是过去的社会变化,这个变化在频谱上是一根直线,代表了频率不变。创业者 A 在频谱对应的位置里捕捉到了机会,并基于此构建了自己的产业,就是右上角那个小黑框。随着时代从左上角发展到左下角,变化越来越快,频率越来越高,这个变化在频谱上的机会从原来的位置向右移动了一段距离。

此时这个创业者发现,曾经的机会没有了。以前一个月一个热点,现在微博一天十个热点,于是他开始努力伴随着社会变化往右移,让团队越来越拼、越来越快、越来越擅长处理纷繁的信息,这样他们能继续和这个机会待在一起。这是今天绝大多数人的选择,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卷」。

但,只有「卷」这一条路吗?

信号与系统领域存在一个公式叫「傅里叶变换」,大致的涵义是,世界上所有的函数都可以拆解为不同周期函数的叠加。简单的说,万物皆有韵律,这个韵律是不同频率周期的叠加。之所以你没有看出韵律,是因为你没能拆解出背后对应的周期性规律。比如,下图这条绿色的曲线看似复杂,但进行一个傅里叶变换后,你会发现它其实是一个高频规律和一个低频规律的简单叠加。

这个概念要怎么映射到现实世界?假设我是一个奶茶店的老板,这条绿线是整体的生意走势。进一步拆解后,我们可以把影响生意的要素拆分成两个函数。高频函数相当于每周的运营策略和管理策略,低频函数相当于产品定位,或者是人群画像。我们对世界的观察都是不同趋势的叠加,这些趋势有长有短,有快有慢,你在什么频率上思考问题,决定了你在玩一个什么模式的游戏。

而这个信号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因为波长和频率的乘积是一个常数。所以频率越低,波长越长,传播距离越远。这就是为什么城市电视塔要修很高的原因,因为电视塔的高度和波长成正比,塔越高,波长越长,能覆盖的城市面积越大。

所以越是低频的信号,越是朴实无华,越是穿越周期。

如果我们再看之前这张图,面对不断加速的世界,我们便有了另一种解法,就是通过「傅里叶变换」的思考方式,将变化分解为高频和低频信号的叠加,然后我们将自己专注在低频信号中,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定」。

此时这个创业者发现,公司重要的不是能否跟上每天的 10 个热点,或者每日数据的精确控制。而是把精力专注在了这个更加低频变化的长期趋势中,这个趋势对外可能是愿景,对内可能是初心。

所以每一个当下我们都可以有两种选择。一个选择是 「卷」,不断提高自己的频率,应对社会变化。另一个方向是 「定」,回到最底层最本质的趋势上去,去想一想,你所处的这个行业的关键问题是什么?你个人的核心能力是什么?如果未来我所在的产业只会留下一个人,我怎么配得上做这一个人?AI 能如何放大我的能力,弥补我的短板?

过去一年,我们看了很多 AI 公司,见了很多大牛,做了很多访谈,各个同事每天都在市场上找人聊天。但我和一个年轻同事说,你不要管那些,你就认认真真读论文就好。小半年之后,有一天,我看他和一群资历更深的同事一起开会,我发现他问出来的问题是更尖锐,更有深度的。这就是卷和定的区别。

未来的世界比的是定力,因为卷是没有穷尽,卷是向着无穷大优化,而定是向着零优化。所以卷是没有上限的,而定是有下限的。一个人今天能跑信息,能追热点,能每天见 10 个人,但以后的世界都是 agent 和 agent 之间交流,我们能卷得过一个 agent 吗?

越在高频的时代,越是忙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时,越要定下来,看长期。长期的事情之所以难做,是因为它往往看不到短期的收益。但也因此,你可以打败很多心急的人。因为频率变高,一旦共识确认,市场给你的反馈也会更大、更快。如果说以前的世界是亚马逊的股票,一步一步,稳定地涨到今天,那现在的世界更像英伟达的股票,虽然数年不涨,但可以突然一年涨十年的钱。

所以,找到根本的大势,之后便但行好事,静等风来。

最后,除了外部的趋势和方向,我还希望大家都能找到自己内心的低频信号。

对我来说,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低频信号是「生命力」三个字。我是 2012 年入的行,这十几年间,观察了很多创始人的起起落落。最后我发现,真正造就成功的不是一个人的资源、经验、能力,而是困境之中的坚韧,和取得成就之后的自我突破。其实人生很多重大决策,往往不是基于逻辑。而是当你安静下来时,你的内心深处就升起了一股力量,它给你一条暖流,而这条暖流会一直指引你前进的方向。这种内心最本真的力量,绿洲把它归结为「生命力」,希望大家去体会它、回应它、点亮它。

那什么是一个有「生命力」的人呢?我们观察了很多创始人,发现生命力强的创始人会有两个共同点:

一、实事求是

对事实求是的人而言,你夸他也好,骂他也好,说他想听的也好,说他不想听的也好,他都不会代入「我」去衡量自己的感受。他的反应会是,你说得对,我们马上改;你指出了很关键的问题,是我疏忽了,我们一起来解决。他们像机器人一样,不会关注感受,只是关注这个信息后面的启发和行动。

二、无条件地、全然地爱自己。

你会发现那些优秀的创始人大多都挺爱自己的。我见过一个企业家,当时公司遇到很大的挫折,我听说后,问他晚上在哪儿,他说他自己一个人在吃火锅。我就很奇怪,遇到这么大的事,你怎么去吃火锅了呢。他回我说,今天感觉有点沮丧,吃个火锅让自己开心一下。起初的三年创业中,他走过一些弯路,一个不爱自己的人可能会想,唉,我太傻了,不走弯路我早就起飞了。但一个爱自己的人会想,挺好,有点意思,不走这些弯路以后写书都不知道怎么写。

所以一个有生命力的人对外会实事求是,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解决问题。但实事求是需要勇敢的,是需要克服恐惧的,所以一个实事求是的人回到内心又是爱自己的。

最后的最后,希望大家在这个频率跃迁的世界中,做一个有生命力的,有定力的人。思考事物本质,回到朴实的生活里。

活动后半部分,我们继续围绕 AI、人、生命力展开了一些问答讨论,包括到底如何理解一个人的生命力?在我们各自眼中,一个最好的人会是什么样子?怎么看 AI 的发展与未来的市场走势等等,感兴趣的朋友欢迎继续阅读今天的推送次条。

【张津剑 | 信****号与噪声系列回顾】

42章经

思考事物本质

相关推荐
关注或联系我们
添加百川云公众号,移动管理云安全产品
咨询热线:
4000-327-707
百川公众号
百川公众号
百川云客服
百川云客服

Copyright ©2024 北京长亭科技有限公司
icon
京ICP备 20240551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