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2023年初以来,房地产和股票、基金等金融市场不断暴雷,令很多人损失惨重。导致损失的根本原因不是选股眼光和操作手法等细节问题,而是没有理解运行逻辑和整体形势已经发生根本变化,经济增长需求让位于利益分配需求,使得原有思维模式和操作经验不再适用,于是掉进了时代转型的大坑。
判断自己是否理解新时代的方法很简单,回答几个问题即可:1、为什么欧美银行对小储户不仅不付利息,还要收取保管费;2、美联储自2022年3月以来多次加息,很多人反复声称美国通胀率很低,所以加息即将结束,但这些预言全部错误,那么美联储为什么要加息,以及你或你所依赖的财经消息源当时是否预判到美联储会持续加息?3、美国加州等地修改法律允许零元购,这是出于什么考虑?4、2016年实施货币化棚户区改造,使房地产市场迅速从下跌转入大涨,2022年底房地产两度被重申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2023年持续暴雷下跌,为什么没有采取类似手段进行挽救,而是选择不能拉动房价的非兑换房票?5、2023年为实现保交楼,各地普遍采取抓人手段,为什么当前股市对抛售套现、违规上市不采取类似手段?6、很多人感觉经济形势特别恶劣,但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2%,更真实可信的用电量增长6.7%,为什么会出现经济增速的体感差异?不要急着往下看,先自己给出5个问题的答案。
各领域相互关联,如果真能理解新时代的运行模式,就会发现以上问题紧密相关,并直接关系到股市变化。当前股市走势主要受发展模式转换影响,理解模式变化才能判断长期趋势,不相信这点就不用再看。变化的核心是经济增长与利益分配,本文基于此进行分析,认为大家一团和气或分歧不大的无需往下看。本文不荐股不推项目,只判断房地产和股市的全年整体走势。大部分内容在以往文章中已经提过,能自行领悟就无需阅读。
经济是决定时代发展演变的根本原因,当今大家都以市场经济作为基本模式,必须先理解市场经济的几个基本概念才能理解时代演变。
1、产销循环。企业主投资购买生产设备和厂房等商品开设企业,雇佣工人生产商品,再以高于成本的价格售出,从而获得利润;工人获得工资购买商品,为市场提供购买力,构成整个产销循环。商品价格包括原材料成本(含资金成本)、员工工资和企业利润,原材料成本就是其它企业的商品售价,所以价格可分为工资和利润,分别是工人和企业主的收入。消费的边际收益递减,越有钱的人越不会花光所有收入来满足消费需求,因此穷人的消费倾向高于富人。这导致工资占商品价格的比例越低、贫富越悬殊,总消费占总供给的比例就越低,使得越多商品无法售出,必然导致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2、孳息。消费的边际收益持续下降,决定了富人必然积攒大量现金。资金不足时,多余现金通过银行贷款等方渠道进行投资,参与生产。供需不平衡导致经济危机频发、投资需求下降后,银行必然出现存差,即银行全部资金来源大于资金运用的差额(反之为贷差),标志着资金开始过剩,我们于1994年进入这一状态。长期存差意味着投资机会稀缺,多余资金无法参与生产,同时也不参与消费,对时代而言没有价值,只是寄生在银行身上获得无风险利息收益,可称之为孳息。由于总供应和总消费不匹配,孳息必然越积越多,对控制生产的资本构成巨大威胁,例如恶意收购、无风险套利、自有资金创业等,这些都会增加企业经营风险、降低利润率。
长期存差意味着银行不缺乏现金,于是现金的价值必然下降,导致银行不愿给多余的存款付利息增加自身成本,所以欧美银行对小额储户不仅不付利息,还要收取管理费。只有现金所有者能提供其它价值时,才属于银行的优质客户,例如会购买理财产品或提供投资机会的富豪。从这里开始,钱与钱的地位不再相同,只有钱并不能获得相应地位和待遇。
3、通胀与通缩。货币实行黄金本位制时,货币供应量在中期内基本稳定。企业为了增加利润,有无限扩大生产的倾向,这必然导致供大于求、部分商品无法售出,于是企业为了回收资金而选择降价销售,导致发生通货紧缩。经济危机使部分企业倒闭,总供给和总库存随之下降,直到供小于求发生通货膨胀,经济再度进入扩张周期。因此必然交替发生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时,企业库存的原料和商品价格上涨,囤积居奇即可获得利润,但消费者需支付更多货币才能获得商品。通货紧缩时原料和商品价格下降,使企业生产成本相对提高、利润相对减少,但消费者获得商品需要的货币减少。通胀在短期内使企业利润自动增加,促进消费者立刻花掉储蓄资金,变相增加了购买力,有利于经济发展。1929年经济危机后英美等放弃金本位制,使货币供应量不再受黄金储量限制,于是大量增发货币制造通货膨胀。
通胀和通缩交替时效果相互抵消,以现金形式存在的孳息可以长期稳定存在。长期通胀使现金类孳息被稀释,从而降低了威胁,但无法解决房地产等固定资产类孳息。富人才能持有孳息,其中企业主可以通过资产增值对抗通胀,所以长期通胀主要打击没有企业和固定资产的中产阶级,这会加大贫富分化、削弱市场购买力,所以无法解决经济危机。
图:英国1810~2010年通胀率,1934~2008年间的74年未发生通货紧缩,这就是大量增发货币的效果。
市场竞争决定了只有部分企业能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失败者破产倒闭淘汰出局。1870~1880年代欧美以银行为核心实现一国资本的大团结,诞生了财团或称银行团。各国增发货币时一般通过银行贷款途径,掌握发钞权的银行与实体产业紧密结合,决定了只有财团才能获得最好的投资机会,从而确保跑赢通胀。一个半世纪以来,最强大的资本集团始终掌握着银行和实体产业,以27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为核心、以小银行和大公司为触手,建立了遍布全世界的商业帝国。
富豪们为避免错误决策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形成以基金会掌握商业帝国的模式,将股权和孳息等财富纳入特定基金会进行投资,每年给家族成员一定分红;上级基金会又与其它人一起投资创建下级基金会,从而吸纳和掌握更多财富。多级基金会就是多级杠杆,可以起到扩大自身力量、区分不同资金的权力地位等作用。在股权高度分散的情况下,假如上级基金会占20%股权就能控制下级基金会,则下辖3级基金会就可以控制自身125倍的财产。上级基金会掌握控股权,就可以决定多个下级基金会的财富使用,以及优先获得收益分配。识别某人的地位高低,只要看他所获得的不同层级基金会投资额度和投票权即可。那些掌握高级基金会,能控制他人巨额财富的资本,就叫做老钱。
小富豪和中产阶级无法获得最好的投资机会,容易在通胀中受损。持续通胀使货币总量不断增加,市场竞争和贫富分化使投资机会不断减少,导致大量货币无处可去,为跑赢通胀只能投入股市、期货、汇市和债市等金融市场,成为与实业资本相对的虚拟资本。在小规模行业,虚拟资本投入的资金远超实业资本,能轻易操纵资产价格,进而控制供求以谋利,例如操纵葱姜蒜和中药材的价格。但在决定经济秩序的大宗商品领域,大财团同时具备资金和控制实体产业的优势,能有效控制商品价格,因此虚拟资本难以战胜大财团。这些不掌握高级基金会,只能控制自身财富的资本,就叫做新钱。
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垮台后,欧美信用货币增发持续加速,而经济发展速度持续下降导致投资需求持续减少,迫使大量资金溢出产销循环寻找获利机会,导致两方面变化:1、美国本土的实体产业被大财团严密控制,其他地方才有虚拟资本的投资机会,他们缺乏的技术设备也需要从美国引进,于是大量资金进入其他地方的实体产业和金融市场。掌握银行和企业的老钱可以通过实际经营持续获得稳定的利润,不掌握银行和企业的新钱相对难以通过实际经营获利,更依赖拉美债务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等金融操作获利。2、风险投资行业在大量资金和高通胀率的推动下,从1970年代后期开始迅速发展,成为银行体系之外的资金投资实体产业的主要渠道。成熟行业很难得到风投资金,1980年代之后兴起的主要是半导体和互联网等高科技产业,集中在美国加州地区,因此它们成为新钱控制力最强的实体产业和地区。
当前老钱和新钱以资金是否属于银行体系为核心标准,但一个富豪必然在银行和风投都有大量资产,同时属于两个阵营,因此双方不存在明确的界限;谁的主张能给富豪带来更多利益,谁就能获得他们的支持。
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资本为维持增殖速度而要求从我们这获得更多利润,途径是通过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要求彻底开放金融市场,从而依靠占绝对优势的金融力量获利;外部表现包括2012年国防部长帕内塔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于2020年前将60%的海外海空力量部署到亚太地区,之后在东海、南海、朝鲜半岛制造多次边疆危机。但美国20世纪末开始实体产业空心化,实力基础逐渐转移为美元霸权,美元霸权又建立在各国普遍使用美元进行国际结算的基础上。2010年代中美军事力量差距快速缩小,使美国没有把握大胜速胜,于是战争有导致美元霸权和美国崩溃的风险。面对高风险,老钱和新钱因各自获利方式不同而作出不同决策。
老钱有大量实业投资可以获得稳定的高额利润,战争能获得的金融收益不足以使其利润有大幅增长,至少不足以压倒美国崩溃导致的损失,因此更倾向于规避风险,表现为2016年大选中川普提出的再工业化路线。新钱缺乏稳定的利润来源,相对更依赖金融投机获得利润,同时只有维持经济全球化体系,才能获得大规模投资国外实体产业的机会,摆脱在各领域都被老钱压制的危险处境,因此更倾向于承受风险,表现为希拉里和拜登坚持的经济全球化路线与亚太再平衡战略,详见《美国2016年来乱象的大战略转向解释》。老钱和新钱为贯彻自身路线,支持不同主张的人群相互竞争,导致近十年来美国空前极化撕裂。
老钱和新钱的斗争可以解释美国当前多种迷惑行为:
1、美联储加息。一年来很多财经博主和媒体反复声称美联储即将降息,事实证明都是胡说八道,也证明他们根本不懂为何加息。加息不是为了抑制通胀,首先是吸引外部资金回流美国,尝试引爆其它地方的金融市场,从而为美国所有资本谋取利益,这是美国内部堂而皇之的合理理由。其次提高国债无风险套利的收益率,使其超过风险投资去除风险损失后的实际收益率,并拉高借贷的资金成本,从而削弱新钱的吸引力和可用力量,打击依赖风投与现金流的科技和互联网企业。第三吸引散户取出银行存款买高收益无风险国债,从而导致储备资金较少、与自己对抗的中小银行被挤兑破产,服从自己的银行则可以获得融资避免被挤爆。
2020年初美联储将利率下降到0~0.25%,使各银行获得大量零利率储蓄,例如硅谷银行的存款在2020年6月到2021年12月从760亿增加到1900亿美元。存款就是银行的负债,必须拿去投资获得收益才能偿还本金与利息,由于缺乏投资渠道,银行只能大量购买利率仅1%的定期国债。2022年3月美联储开始持续加息,资金成本提高使科技企业经营逐渐艰难,只能从银行增加取款,这又迫使银行变卖国债等资产。2023年3月美联储加息到4.5%以上,提前赎回定期国债不仅没有利息,还会损失本金,于是银行持有的1%国债只能大幅降价售出,从而导致巨额亏损。储户担心银行亏损到无法偿还储蓄,于是纷纷取款形成挤兑,导致银行破产。
2023年3月9日银门银行宣布结束业务并清算,它是2014年首批为加密货币交易开设账户的银行,主要从事金融科技和加密货币创新业务,是美联储成员银行。3月11日硅谷银行破产,它是硅谷初创公司获得过桥融资的重要机构,资产规模在美国银行中排名16,美国一半获得风投的初创公司、88%的独角兽初创公司在硅谷银行开户,其贷款56%提供给私募股权、风投机构或过桥融资,14%给高净值企业家,12%给中后期创业公司融资。3月12日纽约签名银行关闭,截至2022年9月该行约25%存款来自加密货币客户。5月1日第一共和银行关闭,它主要为加州地区富豪提供服务,资产规模在美国银行中排名14。银门银行、硅谷银行和第一共和银行都是加州地区的重要银行,银门银行、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都与加密货币、风投行业关系密切,可以说美联储这一老钱核心机构对新钱的定向打击十分成功。
加息和破产潮导致2023年一季度美国银行存款减少2.5%,风险最高的中小银行存款流失最多,于是力量更加薄弱,无力对抗大银行的要求。加息还导致大量科技、互联网企业和媒体大规模裁员,2023年总计超过25万。这些高薪程序员和高管有大量存款,是新钱的重要力量,并掌握着巨大的话语权,大规模裁员有效削弱了新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