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百川云 - 文章详情

逾刮逾烈的“阵风”

大鱼鉴水

141

2024-07-13

本文为《兵器知识》约稿,刊登在今年6月号上,文章编辑于公众号更名之前,因此图片中的水印仍然是老的。

4月9日,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在访问法国期间表示已经与法国总统马克龙就购买“阵风”战斗机达成了具体协议。塞尔维亚考虑采购全新“阵风”战斗机已经超过2年时间,数量为12架,总价格预计将达到30亿欧元。

从三代早期的米格-29升级到三代半的“阵风”,对塞尔维亚空军来说是跨越性的,不仅仅是飞机本身的性能,整个指挥、武器、后勤系统乃至空军作战思想和战术都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向西方体系靠拢。此举标志着传统上亲俄罗斯的塞尔维亚正在转向西方,以武器采购为突破口和法国以及背后的欧盟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塞尔维亚空军继承了南斯拉夫的衣钵,主战装备是14架米格-29SM。南斯拉夫是苏联之外第一个装备米格-29的欧洲国家,1987年引进了16架,科索沃战争后仅存4架,俄罗斯在2017年赠送了6架,白俄罗斯在2019年赠送了4架。这些飞机虽然经过升级,但和周边保加利亚的F-16以及匈牙利的”鹰狮“相比仍然显得十分落后,更不用说罗马尼亚除了拥有F-16还订购了32架F-35。

而对塞尔维亚触动最大的还是从南斯拉夫分离出去的宿敌克罗地亚,2021年底签署协议从法国购买了12架二手的“阵风”F3R,包括10架单座C型和2架双座B型,总价格为10亿欧元(含武器系统、备件、后勤和训练费用),替代11架米格-21。首批6架于今年4月25日抵达萨格勒布,剩余6架将在2025年交付完毕。眼看昔日装备不如自己的小弟鸟枪换炮,塞尔维亚真的坐不住了。

“阵风”战斗机的发展历程

说实话“阵风”已经是位老兵了。它起源在70年代中期,当时法国空军和海军分别提出了新一代战斗机的研制计划,因为需求相近,两个军种的计划合二为一以降低成本,于1975年开始研制。

1979年达索·布雷盖公司加入了德国MBB和英国BAE共同发起的”欧洲协作战斗机“项目,更名为”欧洲作战飞机“(ECA),但因为各国需求不同,该项目在1981年终止。到1983年,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西德和英国又启动了”未来欧洲战斗机“(FEFA)计划,和前一个项目一样,法国于1985年7月又一次退出。因为法国需要一款轻型多用途战斗机,除了用于海空军还注重出口市场,同时要求在联合研制、生产中发挥主导作用。而另外4个参与国家更注重的是防空能力,需要挂载重型远程拦截导弹,也希望工业分工更加平均。

西德、英国和意大利联合组建了新的”欧洲战斗机“(EFA)计划,西班牙也重新加入,最终促成了”台风“欧洲战斗机,其EAP验证机的首飞时间仅比”阵风“A晚33天。

> EAP验证机

法国则延续了战斗机工业的技术独立性,由达索·布雷盖公司在自研的ACX试验机基础上开发了”阵风“战斗机。“阵风”A技术展示机于1986年7月4日首飞的,仅比歼-8II晚2年零22天。它只配备了最低限度的航电系统,用于验证基本气动布局,安装的是来自F/A-18的通用电气F404发动机。

“阵风”A仅制造了一架,首飞中就达到1.3马赫和1.1万米高度,显示出非常优秀的飞行性能,次月就参加了英国范堡罗航展,随后由海、空军飞行员驾驶进行了密集的飞行测试,还和2艘克莱蒙梭级航母进行了适配性试飞。1990年5月,F404发动机被更换为预定安装的斯奈克玛M88发动机,在干净构型下不开加力可以达到1.4马赫,具备一定的超音速巡航能力。1994年1月,完成了867架次试飞任务的“阵风”A光荣退役。

1988年法国政府授予达索4架预生产型的制造合同,包括一架单座的“阵风”C、2架舰载型“阵风”M和一架双座的“阵风”B。

> 1996年“阵风”A进行了最后一次飞行,其余4架原型机伴飞(包括1架“阵风”C、1架“阵风”B和2架“阵风”M)

“阵风”C于1991年5月19日首飞,比歼10早了6年10个月。它比“阵风”A验证机尺寸稍小,座舱盖镀了金膜,机体应用了吸波材料,降低了雷达反射面积。因为飞控系统更加成熟,取消了验证机上垂尾前部两侧的减速板。

海军版“阵风”M于同年12月12日首飞,增强了机体结构,安装了着舰钩和内置登机梯,加长了前起落架以提高起飞攻角,配备了航母微波着陆系统,重量比空军版增加了500公斤。法国没有陆基弹射器试验设施,“阵风”M的地面弹射测试是在美国新泽西州的克莱赫斯特海军航空工程站进行的。

1993年4月“阵风”M登上“福煦”号航母展开舰载测试,1999年在尚未服役的“戴高乐”号航母上进行了起降试验。测试表面该机能够携带大重量未投掷弹药返回航母着舰,而且和美国的航母体系完全兼容。

> 2008年7月20日,法国海军“阵风”M在“罗斯福”号航母上准备弹射起飞,参加美法联合航母资质考核

“阵风”B在最初设计时仅作为双座教练机,但海湾战争的经验表面第2名飞行员在执行对地攻击和侦察任务时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于是法国空军将重点转向B型,最初计划总采购量为234架,包括95架C型和139架B型,双座型占60%。海军最初订购86架,后因为预算削减减少到60架,包括25架单座的M型和35架双座的N型,但双座型后来被取消。

首批2架“阵风”M于2000年12月18日进入法国海军服役,装备第12F中队,经过4年训练到2004年6月才实现作战能力。不过2002年“戴高乐”号就搭载了7架“阵风”M参加“持久自由”行动进行了首次战斗部署,这批“阵风”M属于F1标准没有对地攻击能力,因此只执行空中巡逻任务而没有参与实战。目前法国海军拥有46架“阵风”M,现役41架,装备第11F、第12F和第17F三个舰载战斗机中队。

法国空天军于2005年4月接受首批3架“阵风”B,用于作战评估和飞行员转换训练。2007年3架空军型和3架海军型紧急升级了激光制导炸弹攻击能力并投入阿富汗作战行动,当年3月18日首次实战投掷了GBU-12炸弹,以支援在阿富汗南部陷入困境的荷兰军队。

2011年空军型“阵风”参加了利比亚干涉行动,通常在利比亚领空通过空中加油飞行6小时以上,挂载4枚“米卡”空空导弹、4-6枚AASM炸弹、1个泰雷兹“达摩克里斯”瞄准吊舱和2具副油箱。“阵风”战斗机拥有完备的电子战系统,不需要任何专用电子战和防空压制飞机护航独立执行攻击任务。

> 2017年6月2日,2架参加“坚定决心”行动的法国海军的“阵风”M在叙利亚上空接受美国空军KC-10的空中加油

法国空天军目前共订购了185架“阵风”,现役102架,装备3个基地的7个战斗机中队,其中2个中队担负核打击任务,1个中队为空天军和海军航空兵联合运作的“阵风”作战转换中队。最新一批42架于去年底签署了采购合同,将在2027-2032年间交付,全部都是单座C型,其中12架用于补充出售给克罗地亚的那批二手飞机。

设计特点和循序渐进的升级

“阵风”和“台风”这两型被公认为3代半的欧洲产战斗机都采用了8、90年代前卫而流行的鸭翼+三角翼布局+单垂尾双发布局。欧洲和当年的中国一样缺乏大推力涡扇发动机,只能采用双发中推,为此必须想尽办法提高飞机的升阻比,以较小的机体和发动机推力实现尽可能高的作战性能,鸭式布局就是长期实践出的最优选择。欧洲“双风”的尺寸、重量很接近,也都开发了单座和双座型号,连挂架数量和转场航程都相同。不过因为战术要求的不同,两者在具体设计上还是存在很大差异,最主要的就是鸭翼的位置。

> 意大利空军的“台风”(上)和法国空军的“阵风”(下)比翼齐飞

“台风”两个最大的客户英国和德国分别要在北海和波罗的海方向拦截俄罗斯的远程轰炸机和战斗机,对高速拦截和空战能力要求很高,用于替换的是“狂风”ADV型和F-4。因此它采用了远距耦合,鸭翼非常靠前,在座舱的前端甚至已经遮挡了部分朝下的视界。这样的布局配平能力优秀,能以1.6-1.8马赫速度进行3-4G机动,超音速机动性在西方战斗机中仅次于F-22。但鸭翼距离太远,涡流耦合效应很弱,为此台风专门在进气道上方增加了两片狭长的涡流发生器,虽然看上去简陋得像个补丁,但也能部分弥补涡升力的不足。

法国空军的截击任务仍然由纯三角翼的幻影-2000承担,”阵风“强调多用途特别是对地攻击性能,用于替换“幻影”III、F1战斗机、“幻影”IV轰炸机和“美洲虎”攻击机,更有舰载机的低速起降要求。因此它采用了近距耦合,鸭翼在座舱之后且紧贴主翼,涡流耦合增生效果非常好,显著增加飞机的升力系数和升阻比,提高大仰角飞行能力,拥有更大的载弹量和更远的作战半径,亚音速低空飞行性能出众。但是阵风的近距耦合基本上是在回避配平能力,空气阻力大,超音速机动性和高速性大为逊色。

> 上为“阵风”,下为“台风”

相应的“阵风”采用了位于肋部的不可调皮托管进气道,由机头和鸭翼整流罩构成的凹面提供预压,最高速度仅1.8马赫。“台风”则在腹部安装了带固定压缩斜板和可调下唇口的矩形进气道,可以实现有限的超音速巡航,最高速度达到2.35马赫,升限也比“阵风”高出整整4千米达到19800米。

“阵风”的翼身融合设计相当好,机身和机翼过渡非常圆滑,从各个角度看都充满了柔和的曲线,显示出法兰西战斗机特有的浪漫风格。70%的机体表面采用复合材料,虽然不是全隐身设计,其雷达反射面积和红外信号相比早期三代机都降低了很多。

"阵风"战机的玻璃座舱是基于数据融合原理设计的,由中央计算机处理一系列传感器收集到的信息,选择并确定信息的优先级,再通过广角全息平显和3个彩色多功能触摸屏显示器显示给飞行员。其中位于座舱中间的大型战术态势显示器罕见地采用了光学准直透镜,聚焦到无穷远,飞行员在来回观察平显和下显时无需频繁调整眼睛的对焦,不易疲劳,这一设计受到飞行员的高度评价。

> 2005年巴黎航展上展出的“阵风”座舱

数字化座舱集成了DVI直接语音输入系统,可以用语音管理无线电通信、电子对抗、武器/雷达模式选择、导航控制等功能,降低了飞行员的操作强度,不过出于安全原因DVI无法控制武器发射等关键安全操作,以免误操作。双侧杆操纵加上向后倾斜29°的座椅可以提高飞行员的抗荷能力。

"阵风"的航电设备非常先进,采用MDPU的集成模块化架构,将飞行管理、数据融合、火控和人机界面集成为一体,雷达、航电、通信和自卫系统的价值占到全机成本的30%。首批“阵风”安装了泰雷兹RBE2多模无源相控阵雷达,2012年10月开始换装RBE2 AA有源相控阵雷达,最大探测距离增加到200公里,可同时显示40个目标,优先排序8个威胁最大的目标,同时攻击其中4个目标。

在座舱风挡前方安装了泰雷兹开发的OSF前扇区光电子系统,包含宽角红外探测器和长焦距CCD摄像机。当红外探测器发现目标后将转交给摄像机跟踪拍摄并显示在座舱屏幕上,它可以为红外型“米卡”空空导弹指示目标,也可以远距离搜索识别空中、地面、海上目标,被动工作的OSF系统不受电磁干扰,增强了复杂电磁环境下的被动态势感知能力。

“阵风”战斗机唯一的相对弱项可能就是它的发动机,斯奈克玛M88-2涡扇发动机军用推力5.1吨,加力推力7.6吨,推重比5.7:1,性能和早10年问世的美国通用电气F404发动机相当。“台风”的EJ200发动机这两个推力分别是6.1吨和9.2吨,推重比6.1:1。

财大气粗的美国可以同时研发多型战斗机,英、德、意等欧洲大国则联合开发,汇聚各家之长并且分摊费用。相比之下坚持独立自主建军路线的法国在研制“阵风”时已经是倾尽国力,除了一些非敏感部件采用进口品外,全机几乎完全由法国制造。其中达索承担了60%的工作量,泰雷兹25%、赛峰集团15%,全国有500家中小型分包商参与项目,为法国提供了7千个工作岗位。但“阵风”在雷达、发动机等关键部件的研发过程中仍然遇到了巨大的技术和资金困难,尤其是冷战后法国的国防预算不断削减,导致“阵风”的造价高昂,生产进度拖延,一架“阵风”的制造时间长达24个月,年产量仅11架。

为此“阵风”采用了和F-35类似的循序渐进式升级方式,凭借先进的开放式软件架构不断提高作战能力。最初交付的“阵风”M采用F1标准(F代表法国),仅具备空战能力,没有配备任何对地、对海攻击武器和设备,2004年实现作战能力。2006年5月交付的第2批次“阵风”M采用了F2标准,增加了对地攻击能力。

2008年后交付的“阵风”达到F3标准,具备多任务能力,能够发射种类丰富的武器,包括红外/雷达型“米卡”空对空导弹、SCALP EG(法国版“暴风阴影”)隐身空对地导弹、AASM“铁锤”高敏捷性模块化增程弹药和AM39“飞鱼”空对舰导弹,内置传感器加泰雷兹Areos侦察吊舱的组合提供了侦察能力。最重要的是“阵风”能够发射ASMP-A空射战术核导弹,射程超过500公里,速度3马赫,弹头当量30万吨,成为法国目前唯一的空基核平台且海空军通用。之前按照F1/F2标准制造的法军自用“阵风”都将升级到F3标准。

2014年达索又推出了F3R标准,最主要的改进是搭载最大射程200公里、最大速度4马赫的“流星”远程主动雷达制导导弹,制造商欧洲导弹集团(MBDA)介绍其不可逃逸区超过60公里,是世界上现役空空导弹中最大的,配备双向数据链可以在导弹飞行中段提供来自第三方的目标更新信息(即A射B导)或重新分配目标,搭配“阵风”的RBE2 AA有源相控阵雷达可以发挥出“流星”导弹的最大潜能。

F3R还升级了传感器和航电系统,集成了TALIOS目标远程识别光电系统吊舱,具备空中侦察和地面/水面攻击双重功能,在广域搜索并识别目标后可以立即切换导目标捕获和跟踪模式,将高分辨率战术情况图像叠加到3D地图上,提供末段激光照射,缩短了从搜集情报到摧毁目标之间所需时间。TALIOS系统也在不断迭代升级中,将集成人工智能算法自动检测、识别目标,增加新的空对空识别模式,在高强度作战中加速决策过程。法国空天军和海军在2019年首批接收了46具吊舱,已经在多次远征任务中部署,2022年又追加订购了21具。

> 2015年范堡罗航展上展出的“流星”导弹和TALIOS吊舱模型

F3R于2018年完成法国军备总局的认证,2021年3月8日达到完全作战能力。印度和卡塔尔购买的“阵风”将直接按照F3R标准生产,埃及已经接收的“阵风”F3也将升级到这一标准。

达索从2019年开始研发F4标准,分为增量F4.1和F4.2两个阶段。F4.1最主要的升级是将采用泰雷兹的“蝎子”头盔显示器,此前卡塔尔空军已经为其采购的“阵风”选择了以色列埃尔比特公司生产的TARGO-II头盔显示器。

F4.1将安装尺寸更大的触摸屏战术态势显示器,以充分发挥TALIOS吊舱的高分辨率;升级机载“光谱”自卫/电子战套件;在RBE2雷达中增加地面移动目标指示与跟踪模式和合成孔径模式,增强全天候超远距离生成高分辨率雷达图像以及地面目标探测能力;为OSF系统升级IRST红外搜索跟踪系统,提高远程探测、识别、跟踪能力和反隐身能力;可挂载3枚新开发的1000公斤级“铁锤”制导武器,配备火箭发动机,能够在更远距离上攻击更大更坚固的目标。F4.1已经于2023年3月获得认证。

> F3和F4.1座舱对比

今后10年内达索将继续开发F4.2标准,着重提高“阵风”的战场网络通信能力,在机上安装新型宽带通信服务器、卫星通信链路和F03D数字式三维波形战术加密数据链,增强和其它战斗机、预警机、卫星、军舰及陆军部队指挥所之间的数据共享功能。配备新型数字式电子干扰机和用箔条发射器发射的动力化飞行电子诱饵,以应对未来新出现的战场威胁,提高生存能力。从2026年开始集成新一代“米卡”NG空对空导弹,其近程红外型将采用凝视红外阵列传感器,中程雷达型将换装有源相控阵雷达。

法国虽然计划在2040年装备下一代SCAF隐身战斗机,但“阵风”仍将服役相当长时间。法国空军已经开始规划F5标准,在2030年前后为“阵风”换装氮化镓体制多功能有源相控阵雷达,以智能蒙皮的形式安装在机体侧面,扩大雷达覆盖角度,同时集成各种新型武器,包括应付联合研制的未来对陆攻击/反舰巡航导弹。F5标准不仅为SCAF项目验证了新型技术设备,还将在其服役后保障和“阵风”的协同作战能力。

海外用户

“台风”战斗机目前的总产量是592架,总订单达到706架,英、德、意、西4个联合研发国家分别采购了160架、181架、96架和118架,除了奥地利的15架外其余出口订单都来自4个中东大户,沙特阿拉伯一家就装备了72架。

法国空天军和海军总共计划采购234架各型“阵风”,2024年将完成初始180架订单的交付,四代半战斗机的数量超过所有“台风”用户,但是因为独自研发装备数量有限,最终的总产量预计在500架左右。因为疫情后的供应链危机,加快生产速度的达索公司在2023年也仅交付了13架“阵风”,没有达到15架的预定目标。2024年计划交付22架,今后的目标是月产2架,但面临“巨大挑战”。

【 埃及 】

“阵风”的第一个海外用户是埃及,2015年在总值59亿美元的一揽子军售合同中包括了24架“阵风”,含8架单座的EM型和16架双座的DM型。2021年埃及增订了30架F3R标准的“阵风”,将于2024年到2026年间交付。配套武器包括采用全法国零部件的SCALP EG隐身巡航导弹以绕开美国的武器出口禁令,合同总值45亿美元。

【 卡塔尔 】

卡塔尔空军为替代老旧的幻影2000-5在F/A-18E/F、F-15E、“台风”、“阵风”和F-35之间展开选型,2015年5月签署了价值70.2亿美元的24架订单,合同包括远程巡航导弹、“流星”空对空导弹、培训36名飞行员和100名地勤技术人员,折算飞机单价为2.93亿美元。

2017年12月卡塔尔又执行了另外12架“阵风”的优先采购权,总价12.1亿美元,单价下降到1.01亿美元,目前已全部交付完毕。同时还采购了24架“台风”和9架“鹰”式教练机,使卡塔尔成为全球唯一一家同时装备“阵风”、“台风”和F-15QA(33架)三种主力战斗机的国家。抛开令人生畏的指挥和后勤复杂程度不谈,卡塔尔建立这样的空军机队结构主要还是为了在饱受沙特、科威特等周边海湾国家排挤的不利地缘环境中拉拢西方大国为自己撑腰,政治意义大过军事意义。

> 2020年12月17日,英卡联合“台风”中队的“台风”和卡塔尔空军的“阵风”、幻影2000-5在多哈上空进行飞行训练

埃及和卡塔尔的总共90架“阵风”得以相当迅速地完成采购和交付,主要原因还是“阿拉伯之春”带来的地区政治环境动荡和美国中东政策不断摇摆造成的不确定性,令法国不惜从生产线上抽调自用版飞机优先供应出口以抢占军售市场,扩大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

【 印度 】

历经17个月的艰苦谈判(15年漫漫长路中的最后一次),印度和法国于2016年9月23日签署了价值86.6亿欧元的IGA政府间协议,购买36架“阵风”战斗机,并拥有以同样价格采购另外18架的选择权,预付15%,这也是印度自1996年引进苏-30MKI后20年来首次进口战斗机。

> 参加MRCA选型的6种战斗机(从左到右):“阵风”、“台风”、F-21(印度版F-16的最新编号)、F-18E/F、“鹰狮”和米格-35

印度“阵风”的单价为2.42亿美元,略低于卡塔尔采购的第一批次,但实际上飞机本身的成本同为1.01亿美元,并将达到“交付即可投入使用”的状态。而且法国将把IGA总金额中的30%投资于印度的军用航空研究项目,20%投资在印度本土生产配套的零部件。这些都属于“国家回扣”,以印度锱铢必较的国民品性,想在合同文本数字这个层面上让他们心甘情愿吃大亏是很难的。即使是世界军售史上最大笑话之一的“超日王”号航母,按协议也是免费赠与印度的,仅需支付9亿美元的改装费用(最后上涨到23.5亿只能说俄罗斯比印度更狠)。

协议中还包含“流星”空对空导弹、SCALP EG隐型巡航导弹等大量先进武器,以及飞行模拟器、零配件、维护、为期5年的基于绩效的后勤支持等一揽子采购。对此印度人还沾沾自喜地说“五年内我们不用在维护上再花一分钱了”(当然啦,还没开始用就都已经交足了,玩文字游戏就佩服印度!)。该保修协议可延长两年,经协商后可再延长5年,反正维修保养的事能交给法国人的都交出去了。

> MBDA发布的印度“阵风”挂载方案,从左到右分别为SCALP EG巡航导弹、“流星”远程空对空导弹和“米卡”中程空对空导弹(雷达制导型和红外制导型)

印度并不满足于基本型“阵风”的性能,特别要求达索公司在“阵风”F3R标准上为其增加了13项被称为印度特别增强能力 - ISE的改进项目,比法国、埃及和卡塔尔使用的型号更先进。东风一定要压过西风,这很印度。

  1. 对泰雷兹前视光电系统 - FSO进行了深度升级。

  2. 升级西格玛95N导航系统,使“阵风”的惯导/GPS系统支持印度研发的印度区域导航卫星系统 - IRNSS,该可以在印度周边1500公里范围内提供精确的实时定位和授时能力。

  3. 升级RBE-2有源相控阵雷达,增加空中气象雷达功能,在高原和山区可以更精确地预测/探测气象条件。

  4. 采用增强型机载制氧系统 - OBOGS,提高制氧能力,支持更多型号的滤网。

  5. 安装交通防撞系统 - TCAS,包含空中交通监视感知系统和配备新型雷达高度表的地形回避告警系统。

  6. 改进M88-4E发动机燃油启动系统,具备从列城等高原机场零下气温“冷启动”紧急起飞的能力。

  7. 安装泰利斯公司研制的集成电子备用仪表 - IESI,在特定环境条件下提供精确的低空速飞行包线测量数据。

  8. 装备法国产四联装挂架以携带更多印度国产或进口的轻型对地攻击武器。

  9. 每机携带两具X-Guard光纤拖曳诱饵系统,可精确干扰不同型号空-空、地-空导弹的制导雷达(具体安装位置未知)。

  10. 改进SPECTRA电子战系统,增添印度指定的威胁数据库,扩展中低频和高频干扰机性能,具备应对低可探测性空中目标的能力。

  11. 配备以色列埃尔比特系统公司研制的TARGO-II头盔显示系统(已经应用在卡塔尔版“阵风”上)。

  12. 集成诺·格生产的**“利特宁 G4”目标指示和导航吊舱**,该吊舱已经用于印度空军的Su-30MKI和米格-29。

  13. 向集成“阿斯特拉”空对空导弹、高速低阻炸弹等印度国产武器提供飞机武器控制系统方面的技术支持。

除此之外,其实还有第14点,也是印度永远不会承认的一点:之所以在6大参选机型中最后选中“阵风”,是因为印度可以借此在幻影-2000之后继续拥有法国版“阵风”所具备的核武器投射能力,在IGA中并没有对这一能力做出任何限制。

印军使用“阵风”的战场和地面环境远比法国和中东两国复杂,既有干热的印度平原地区,也有高寒的克什米尔高原和喜马拉雅山麓,印度的地勤支持设施也相对落后且混乱。提高“阵风”的自主运作能力,适应印度本土的地理、气象环境,集成更多来源的武器系统、战场态势感知能力和电子战能力,从这些增强项目可以看出印度空军对“阵风”的改进还是相当有针对性的,比起引进苏-30MKI时的好高骛远要务实很多。

> 编队飞行的苏-30、“阵风”和“光辉”战斗机

把这些开发费用平均摊到36架“阵风”上,单价确实会看上去比较高,但也不算很离谱。印度自2018年开始展开MRCA 2.0项目,采购第二批114架多任务战斗机,除了1.0中的6个竞争者又加入了F-15EX和苏-35两种重型机。如果最终仍然选择“阵风”,现有ISE项目的开发成本将不再计入,单价有望大幅下降。

外界对于“阵风”的评价有好有坏,印度空军是这样衡量的:为了对付每一架升空的巴基斯坦F-16,印度必须派出2架苏-30MKI,因为美制战斗机的雷达和导弹都更先进。而面对每一架拥有更先进传感器和武器系统的“阵风”时,巴基斯坦方面也得派出2架F-16才能应对。

“阵风”战斗机的作战半径有很多版本,比较可信的是达索公司2013年参加巴西F-X2战斗机竞标时展示的数据:携带3具副油箱 + 6枚“米卡”空对空导弹,采用高-高-高剖面执行远程截击任务时,作战半径1700公里。《空军月刊》2016年5月号的另一个数据:3具副油箱 + 4枚500磅激光制导炸弹 + 2枚“米卡” + 2枚“魔术2”,作战半径1481公里。“阵风”执行常规作战任务携带3吨弹药 + 3吨外部燃油、高-低-高的作战半径只有1000公里。也就是说“阵风”执行远程截击任务时可以达到兰州、重庆、贵阳一线,远程对地攻击可以达到成都、昆明,常规空战/对地攻击任务可以覆盖整个西藏和巴基斯坦。

和印度、台湾拿到幻影2000之前我们就已经对它里里外外摸了个透不同,印度“阵风”加装IES套件后能达到怎样的作战能力属于高度机密,不为外界所知。中印两国3448公里长的实控线上有众多高峰、垭口,在青藏高原极为复杂多变的气象条件下并不一定能够保证全天侯全时段监测所有低空区域。印度“阵风”凭借先进的导航、地形回避、前视红外系统和隐身化弹药进行低空突防、远程攻击的威胁是现实存在的,不能掉以轻心。

【 希腊 】 

希腊空军在2020年和2021年分别订购了18架和6架“阵风”F3R,其中包括12架法国空军“轻度使用过”的二手机,用于取代同等数量的幻影2000EGM。今年1月希腊还采购了40架F-35A,另外将把现役的84架F-16C/D升级到F-16V标准,以希望在战斗机性能上压倒老对头土耳其。后者在无法获得F-35后于去年11月宣布采购40架“台风”,但采购计划被德国否决,作为替代土耳其可能会采购40架F-16V,同时加速研发国产的“可汗”五代战斗机。

【 阿联酋 】

阿联酋在2009年曾有意向采购60架“阵风”,价值100亿美元。但阿联酋希望升级发动机、雷达和导弹,双方对升级所需费用和“阵风”的费效比存在分歧,转而升级现役的幻影2000机队。2021年12月阿联酋签署协议采购80架“阵风”F4,成为F4标准的第一个海外用户,也是仅次于法国的第二大“阵风”机队。

【 印度尼西亚 】

2022年9月和2023年8月,印尼也分两批采购了6架和18架“阵风”F4,包括30架单座型和12架双座型。2023年8月印尼还签署了谅解备忘录采购24架F-15EX,用于替代老旧的苏-27和苏-30。但印尼正在面临金融危机,和波音的谈判已经陷入僵局,连从卡塔尔购买12架二手幻影2000-5的合同都被取消。尽管如此印尼仍然是极少数同时操作美、俄、法、英制战斗机的国家。

此外对“阵风”感兴趣的国家还包括沙特、哥伦比亚、马来西亚、孟加拉国和乌兹别克斯坦。而“阵风”参与投标但没有入围的情况更多,包括比利时、巴西、加拿大、芬兰、科威特、新加坡和瑞士,除了巴西选择了更轻型且廉价的“鹰狮”,科威特因为和沙特等国的互操作性考虑选择了“台风”,其它国家最终中标的都是下一代的F-35。

从这些对外军售可以看出即使是最新的“阵风”F4标准面对F-35都没有任何技术优势可言,和“台风”以及F-16V相比则各有千秋。除了2个前华约东欧国家,“阵风”的海外用户全部都是传统的法制战斗机使用国,选择“阵风”替代幻影2000可以延续相同的作战指挥和后勤保障系统,同时依靠军售加强和法国及欧盟的联系,在美国和俄罗斯之外拓展武器供应来源,平衡各方关系,以适应当今风云变化的国际环境。


知识星球已经解封,欢迎加入《大鱼鉴水》,第一时间解读、探讨环球军事突发事件,分享解答军事知识。(目前正在旅行中,暂时无法及时更新,请见谅)

相关推荐
关注或联系我们
添加百川云公众号,移动管理云安全产品
咨询热线:
4000-327-707
百川公众号
百川公众号
百川云客服
百川云客服

Copyright ©2024 北京长亭科技有限公司
icon
京ICP备20240551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