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平顶三部曲
【 大隅级两栖船坞运输舰 】
90年代初海自亟需替换老旧的渥美级坦克登陆舰,要求配备2艘能装载90式坦克的LCAC气垫登陆艇,并能使用大型直升机进行立体化登陆作战,但不需要抢滩登陆使用的艏门和跳板。这就是3艘按民用标准建造的大隅级两栖船坞运输舰,它的功能和中国的071型综合登陆舰、美国的圣安东尼奥级两栖船坞运输舰类似,只是吨位小了近一半,满载排水量只有1.4万吨。通常这类运输舰会采用大型上层建筑靠前、后面设置直升机库的设计,但大隅级却只有一个小型舰岛和宽阔的全通甲板,外观就像一艘缩小版的两栖攻击舰。
> 3号舰“国东”号和它搭载的2艘LCAC气垫登陆艇
实际上大隅级徒有两攻的外观,它的航空作业能力相当弱。因为舰体尺度过小,连机库和飞机升降机都没有,飞行甲板下层就是坞舱,直升机只能系留在甲板上,不具备全天候维修保养能力。
舰岛宽度超过舰宽的一半,舰岛左侧的甲板过窄不能用于航空作业,前甲板设置了一部车辆运输升降机,无法布置直升机助降设备,仅用于停放物资和车辆。所以虽然采用了全通甲板,却只有后部的两个起降点供搭载的陆自直升机使用。这样布局也是为了帮助没有海上运作经验的陆自飞行员更安全地起降,大隅级只是一个直升机运载平台,陆自飞行员起降时母舰需处于低速或者静止状态。
世界上采用相同设计的两栖舰艇只有意大利的圣乔治级,它的吨位更小,满载排水量只有7650吨,一样的全通甲板、没有机库、设有坞舱,而且前两舰在建成时还安装了艏门和跳板,仅有后部一个起降点。但前两舰在1999年进行了现代化改装,取消了艏门和主炮,向前延长了飞行甲板,在舰岛部位的左舷安装了5米宽的外飘结构,加宽了飞行甲板,可同时起降2架大型直升机和2架轻型直升机,航空作业能力翻了2番。3号舰没有改装,主要作为训练舰使用。
> 没改装的3号舰“圣古斯托”号(上)和改装后的2号舰“圣马可”号(下)对比
相比之下大隅级满载排水量大一倍,航空作业能力却只有改装后圣乔治级的一半,这一点颇为人诟病。普遍的观点认为日本是利用大隅级试水全通甲板设计,为规划中的轻型航母积累设计、建造和操作经验,同时又因为船坞运输舰的身份和非常有限的航空运作能力而减轻国内反战势力和周边国家的担忧。大隅级服役后亚洲邻国虽然将它联想为“变相航母”,但确实没引起什么反对声浪。
> 2013年6月14日,在加利福尼亚外海举行的美日联合夺岛演练中,美国海军陆战队VMM-161中队的MV-22B在“下北”号上着舰
【 日向级直升机驱逐舰 】
到90年代中期2艘榛名级已经服役20多年,剩余寿命不多也需要寻求后续舰。实践中发现这种采用传统驱逐舰构型的直升机母舰缺乏同时运作多架直升机的能力,夜间和恶劣气象条件下进行直升机维护存在很大限制,因为直升机旋翼无法在机库内展开,必须在飞行甲板上进行相关维护作业,因此最理想的还是全通甲板构型。
> “鞍马”号后视图,可以看到机库内空间相当狭小
防卫厅在2000年编制的第13期中期防卫计划(2001-2006年)中正式决定建造榛名级的后继舰,命名为16DDH型(平成16年度直升机驱逐舰计划),要求是标准排水量1.35万吨,必要时可容纳并运作整个护卫队群的8架直升机,具备全天候直升机运作和维护能力,飞行甲板可同时起降至少2架直升机,另外4架直升机完成起降准备。
最初公布的设计草图显示,16DDH拥有一座位于舰体中部的大型上层建筑,前后都布置了直升机飞行甲板,前甲板前部还安装了Mk-41垂直发射系统。这一构型的怪异之处在于相控阵基座、主桅和前后两座烟囱都偏置在右舷,上层建筑的左侧是前后联通并用百叶门封闭的大型机库,而前后飞行甲板上都设置了飞机升降机,显示下层甲板内也有机库。该舰的载机数量仅仅是3架反潜直升机和1架中型扫雷/运输直升机,和庞大的吨位相比显得不成比例。因此外界怀疑今后改装将上层建筑左侧拆除就可变成一艘具备全通飞行甲板、舰岛在右侧的标准轻型航空母舰。
2002年初日本《世界舰船》杂志报道16DDH已进入概念研究的最后选型阶段,共有三种构型方案:
A方案维持榛名级这样的传统日式直升机驱逐舰构型,前甲板布置奥托·布莱达127毫米主炮和MMk-41垂直发射系统,上层建筑位于舰体中部,后面是飞行甲板。
B方案就是上述前后飞行甲板构型。
C方案采用美式两栖攻击舰的全通飞行甲板布局,没有主炮,只在舰岛前方安装2组8联装Mk-41垂直发射系统。
2003年防卫厅公布最新的16DDH设计,基本继承了C方案的布局,将飞行甲板前端收窄成为倒梯形,调整了舰岛结构,像伯克级那样在舰岛前后低一层的平台上各安装一门密集阵近防炮。飞行甲板上设置了3个起降点和2部舷内飞机升降机,垂发装置移到了右舷舰艉。
2005年11月《世界舰船》杂志再次发表16DDH的渲染图,和2003版比左舷飞行甲板增加了外飘结构,扩大了舰岛范围内的甲板宽度,直升机起降点增加到4个,密集阵炮移到了舰艏右侧和舰艉左侧,以兼顾对海射击,原来在舰岛前后的炮座安装大型天线罩。至此16DDH已经定型,首舰在2006年开工时唯一的变化是Mk-41垂发系统向中线移动的一点。
2艘16DDH分别被命名为“日向”号和“伊势”号,均继承自旧海军的伊势级战列舰舰名,只是1、2号舰调换了一下,变成了日向级直升机驱逐舰。这也是海自成立以来第一次恢复战列舰级别的古国名命名规则。2舰在2009年和2011年入役后分别取代了2艘退役的榛名级,成为第一和第四护卫队群的旗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