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这两年国内大模型的发展,哥几个怎么想?
反正从差评君的感知来看,就一个字:快。
从各家接二连三拿大模型出来秀肌肉,再到下场狂打价格战,也不过才一年的时间。
这期间,咱们能看见的多是媒体报道谁家大模型又双叒升级了,隔壁世超那也上手测评过不少好用的大模型应用。
但在视线之外,那些大模型公司正在经历的变动,可比咱体验到的大模型,要精彩得多。
特别从去年开始,整个大模型行业就跟打了鸡血似的,很多原本在科研状态的公司,终于找到了商业化的出口,开始从学院派走向复杂的商业世界。
开启疯狂招人模式的公司一个接着一个,模型迭代的速度也是一天比一天更快。
团队规模越来越大、业务扩张速度越来越快,这让所有正在经历高速变动的大模型公司,都面临着一些挑战。
就说员工吧,怎么管?
大模型公司就乐意招点年轻能力强、一个个又有自己想法的员工,这些 “ 超级个体 ” 如果还用老一套的方法来抓考勤、搞纵向管理,就容易适得其反。
另外在商业化上,大模型公司们也刚开始爬坡。
**从研发到产品,再到销售和项目交付团队,都得跟上技术迭代的速度,**各个环节的协同压力想想都头大了。
就比如日常销售,涉及到客户信息的更新、销售数据的分析还有销售进展的管理。如果只用传统的 CRM 系统,没法儿对整个项目交付流程进行跟踪,哪个项目卡在哪了,这个月的商机进展怎么样,很多时候是不够透明的。
如果一个环节掉链子了,可能就会耽误订单的成交。
其实无论是管人,还是业务的沟通和管理,大模型公司缺的从来都不是能力,而是个趁手的好工具。
像智谱 AI 就想了个法子,用多维表格做好商机管理,让日常销售管理的效率直接起飞。
具体来看,智谱 AI 在飞书里把多维表格、问卷和看板功能集成了一波,销售看板从不同维度做销售分析,表单实时跟进销售进展,客户的信息还能直接用问卷的形式来录入。
每个商机线索看得清清楚楚,也方便销售人员后续去跟进,这业绩一下子不就上来了嘛。
根据差评君以往出差的观察,不光是智谱 AI ,月之暗面、 MiniMax 、百川智能、零一万物还有阶跃星辰,国内几乎所有大模型公司,都选择了上飞书。
其实吧,像大模型行业遇到的这些协同、管理上的问题,在其他行业也有过类似的情况。
过去三年,在部分行业增长放缓进入休整期的时候,差评君发现仍然有一些行业在逆势而行。
比如 2021 年 -2022 年,汽车上下游产业逆风翻盘,直播电商也实现了一波井喷。还有那之后的新门店新消费们,霸王茶姬、胖东来几乎霸榜了各类头条。
再到这两年,出海成为大热门,短剧异军突起,大模型也稳站 C 位。。。
而这些行业中几乎所有的头部企业,又很 “ 巧合 ” 地选择了飞书。
如果仔细梳理它们的发展脉络,不难发现这些行业其实都很新,没多少年的历史沉淀。
但这也就意味着,行业还没走稳路就要被迫跑起来了。。所以在它们的基因里,天然就带着对组织内部高效、灵活的追求。
特别是短剧,短短两三年时间就把市场规模推高到了 373 亿,这个听起来有点吓人的数字,是整个短剧生态极度内卷的结果。
哥几个天天看歪嘴龙王,但可能未必了解一部爆款是怎么拍出来的。
短剧跟传统影视剧最大的区别就是,制作周期极其短。
划重点啊,是极其。
很多剧组为了抢爆款,拿着二三十个剧本同时拍已经是基操了, 7 天拍完 100 集也不是什么难事儿。
差评君曾经在某家短剧公司里见识过,什么叫做随地大小工。楼梯间里,不少员工手里端着台电脑,要么是在跟演员讲戏,要么是跟摄像在沟通,还一直有搬器材的小推车上上下下。
但你别看场面有点混乱,其实短剧跟拍电视剧一样,从前期筹备到开机,再到杀青和剪辑上线,制作环节一个不落。这种短平快的特点,就要求短剧公司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都得打好配合。
就说短剧制作的前期阶段吧,导演要管项目申报、立项审批,还要管剧本、选角和拍摄,制片要收集所有部门的预算,服化道也得做好统筹,每个环节不仅自个儿工作量大,更讲究协同。
就拿杭州有家短剧制作公司来说,他们之前也出过几部爆款短剧,但他们刚入行的时候,路子真的很野。。
导演手里接的项目没停过,但一部短剧什么时候拍、拍什么、拍到哪了,这些项目信息都是分散的,项目一多就容易乱。
还有资源库的管理,也很迷。
场景库、演员库还有服化库这些,**居然放员工电脑里存着。**谁借了道具、借了多少、入没入库,经常出错,想找个演员,找个地儿拍戏也得折腾半天。
不是差评君嘴毒,耽误这功夫,人家可能都拍完 20 集了。。
其实不光是这一家,很多短剧公司在倒逼流程效率的时候,或多或少都会暴露出短板。所以很多头部公司,都选择了用飞书。
在飞书上用多维表格给导演整了个项目管理的表单,项目信息一目了然。
至于资源库的管理,就更方便了。
用多维表格搭个剧本库,引入了哪些剧本,商务对接和审核情况如何,可以呈现得很清晰。
演员库用仪表盘建个看板,给所有的在库演员打标签,擅长的角色、联系方式和标价,找起人来效率要高不少。
还有场景库,如果我今天在杭州要找一个拍摄场地,哪个场景适合拍什么风格、位置在哪,也不用来回折腾,一个电话打过去就给定下来了。
甚至,后期的剪辑也能用多维表格拉个剪辑排班表出来。
就这么说吧,**从剧本、演员、道具场地,再到后期剪辑,飞书的多维表格实现了流程的在线和标准化,**很大程度上帮短剧公司,在完整的制作周期里压缩出了更多的时间。
因为在整个行业都内卷的情况下,更好、更快地产出作品,就成了上岸的关键。
说到底,还是行业发展太快了。
不管是现在的短剧、大模型,还是过去的新能源汽车、直播电商,又或者是代表未来的人形机器人,本质上都是为了适应行业发展,来倒逼自己的效率。
像飞书这样的协同办公软件,本身就是跟很多新兴行业一起成长的,了解哥们需要啥,也有法子解决。
大到业务管理,像 insta 影石官网的经销商合作,经销商这边填完表,原来可能还要一个个地筛,再具体分配给哪个部门的销售。但在飞书上一收到表,就能立马责任到人,哪个销售部谁去跟进。
小到公司团建,在飞书里整个问卷,短时间内就能收集几百上千个人的建议。
包括咱们差评,其实也是飞书的深度用户,写稿改稿、任务排期、商务项目跟进。。。飞书确实提高了我们的效率,现在编辑部的出稿速度都变快了**。**
总而言之,新兴行业需要相对灵活的管理机制、更快的信息流转速度,还有现成可供参考的方法论,来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
更重要的,这些行业往长远了看,新的业态、新的模式还有更高的效率追求,某种程度上也代表着未来的趋势。
所以新兴行业 “ 巧合 ” 的选择飞书,或许正是他们在选择,代表未来组织方法论的一种共识探索。
撰文:西西
**编辑:**江江&面线
美编:焕妍
图片、资料来源:
飞书、部分图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