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百川云 - 文章详情

连续违约-央行的职能与财政赤字失控

逻辑与现实经济

31

2024-07-14

根廷总统选举前,其政治主张惊人的存在一条“全面美元化”,这无疑和其所描述的炸毁央行几乎一致,相当于彻底将政府的铸币权拱手让人,即便如此的激烈的观点,却最终赢得了大选,并且最近在一步步尝试推动其政治主张的兑现。经济周期和政治周期关联度很大,这种选举结果背后是经济基础的影响,本币对内通胀超过140%,对外贬值幅度更高,仅十几年贬值幅度就超过50倍,黑市更是超过150倍,汇率超过1000阿根廷比索兑1美元。经济层面,居民财富的巨幅流失,导致不可预期的政治周期。本篇我们将从阿根廷问题来看央行职能和财政赤字失控问题。

1.   内债、外债与贸易赤字

根据《这次不一样-金融八百年危机史》对全球各个经济体的数据整理,不难得到一些共性,即金融危机的背后,往往是债务的激增,超过了经济体所能呈现的阈值,便出现了系统性的违约风险和信用破产,而现代金融体系的基石就是信用本身,导致的结果就是金融运转崩溃,危机发生。

当然每个经济体对于债务的耐受不同,但多与几个指标关联,第一个是内债,尤其是政府债务,一旦政府部门积累过高的债务,而收入端非常依赖财税,其偿债能力和评级下调,导致融资受限,带来的结果就是放开财政赤字货币化,央行逐渐沦为政府部门处理债务的工具和征税的工具,铸币税其实就是在这个环节加速的。民国时期也曾创造过世界的通胀的记录,作为兑换法币而出现的金圆券,每300万元法币兑换金圆券1元,本来是抑制通胀的,之后更是创下36万亿倍的通胀。

第二则是外债,最核心的还是主权债务,为了刺激本国经济增长或者弥补财政赤字,筹资资金而发行的主权债务,或者弥补短期的外汇短缺而从国际上借通用货币,抚平其贸易赤字,但当一个经济体外汇储备耗尽之后,并且融资端不再愿意为此国提供贷款时,债务的偿还就会承压,进而诱发主权债务危机。

第三个是贸易情况,同等的外债占GDP(GNP)的情况下,贸易顺差国的债务耐受性更高,这个也很好理解,贸易顺差意味着输出商品,而收入结余的外汇储备,相当于家庭的储蓄端持续增加,尤其是政府部门,总是有足够的储备来偿付。

2.   连续违约的发生

很不幸的是,阿根廷属于内债、外债和贸易情况均不利于债务偿还的国家,并且在2001年成为其经济发展的转折点,政府对1400亿的美元外债违约,也是其政府信用持续破产的重要导火索,市场也不傻,包括国内外的投资者和居民。资本自由流动下,居民大量的换购外汇,甚至不惜在黑市购汇,导致本币汇率大幅下跌,其国内居民预计持有的海外资产恰好就在1200~1500亿左右,整个经济体根本就拿出来美元来兑付到期的外债。当然更核心的原因还是商品贸易太差,违约时,虽然外展只占GNP的50%左右,但外债占出口的比重高达368%,实体经济无法负担从全球拿走的商品,不断的从全球借美元,用于支付从国际上进口的商品,然而还债非常依赖你能给国际市场提供什么商品获得美元,借的多,赚的少,整个经济体根本就承担不住如此规模的外债。

这还只是开始,政府部门无法从国际继续获得较低成本和门槛的融资来维系财政赤字,便开启了对内居民的财富掠夺,央行便是其最大的帮凶,我们知道,根据费雪公式,MV=PT,当市场产出的商品增长缓慢,但央行供给过量的货币时,比如导致价格指数的激增,要么是金融市场,要么是日常消费品高权重的通胀。从此开启了大规模的所谓对内财富掠夺,远处的不说,就是从2014年开始,政府部门债务占GDP的比重,从35%左右激增到2021年的100%以上,而解决债务只能靠大通胀,也是2021年之后,通胀快速突破三位数,并且呈现不断上涨的趋势。货币供应也因为赤字货币化基本处于高增长状态,M2增速从2014年开始20~50%都是常见的,即高通胀下依旧维系极高的货币供应,无异于火上浇油,而到了2023年8月更是高达117%。

政府和央行的信用违约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的违约,比如2001年那样主权债务违约,而另一种则是钝刀割肉的货币购买力稀释,两位数的通胀读者怕是都很难长期接受,而三位数呢?可以想象政府部门和央行共同对居民财富的掠夺程度,信用基本消耗完毕,所以写文章经常用到一句话,硬着陆有时候如同砍头,而以债养债且动用大众的利益去填坑,无疑是凌迟,迟早还是要出事,出事的时候居民甚至手里的财富已经被掠夺一空,更难从寒冬中存活下来。此时,央行彻底沦为政府部门征税的工具,既没有履行其稳定货币的承诺,也没有保护本国居民的财富,也不难理解疯子倡导的废除本国央行为什么能得到如此多人支持的原因。需要给居民财富有保障,给生活留有空间,否则经济走向就会变得失控。

3.   央行和财政回归其基本职能是抑制失控的关键

20年的阿根廷以债养债和赤字货币化续命方式,最终还是会爆发,且代价也必将远超2000年初的违约,居民彻底对财政和央行失去信心,大量的换汇本身就是对政府部门和央行信用的挤兑,所谓的以债养债最终也只能自食其果,稳定的货币,稳健的金融,高效的政府,都成为奢求的东西,或者说,如果更早的履行政府和央行的基本职能,也不至于走到今天这一步。

也让我们深刻的看到,当一个经济体的政府部门和央行不珍惜自身的信用,宣传所谓的内债不是债的歪理,那么自然参与者都不会认为其信用背书的货币就是货币,内债不是债,本币也自然不是货币,任何无锚印钞都是对本国货币信用的打击,任何政府因为高杠杆而以债养债都是对经济长期发展的侵蚀,因为政府部门的明面和隐性债务偿付问题,而采取财政赤字的直接和间接货币化都会加剧未来金融危机的规模和破坏力,也是值得其他经济体警示的事情。

各个经济体都知道代价很大,然而往往都会走向一条类似的道路,最艰难的就是不要让经济体走到那一步,而最需要做的便是政府部门和央行回归其基本的职能,央行维持一定的独立性,为其最根本的稳定的货币而制定政策,而非政府部门的钱包和征税的工具。政府部门则增加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而非过度投资和分利,就是金山银山的财富积累,在分利的时候都是不够的。

金融出现的职能也只是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更好,并不能本末倒置,现代各国逐渐把金融的地位放的太高,因为其作为分蛋糕的刀太过锋利,离钱的供给太近,让既得利益者往往欲罢不能,不断的创造者风险。风险积累之后,往往又推出所谓的金融工具化债,只是风险转移的方式,比如阿根廷过度索取的铸币税和稀释居民的财富,维系以债养债,明斯基的理论是基于金融体系的内在不稳定性,而内在不稳定性恰好又是人性的表现,鼓吹大放水的和享受金融手段分利的大概都是一类人,而代价则往往打着为大家好的名义,或者所谓的大局观来转嫁下去,直至创造更大的风险,依旧可以打着“大局观”来继续放大风险,直至尾大不掉的面临更严重的硬着陆。

最后,不要相信所谓的“内债不是债”理论,如是则就必然带来“内钱不是钱”的结果, 同时应该向其问出经济中最基本的问题,那么代价呢?**长篇创作不易,如果您觉得文章有益,请推荐给更多读者阅读,**感谢您的关注、推荐和支持,将是公众号长期更新的动力!

相关推荐
关注或联系我们
添加百川云公众号,移动管理云安全产品
咨询热线:
4000-327-707
百川公众号
百川公众号
百川云客服
百川云客服

Copyright ©2024 北京长亭科技有限公司
icon
京ICP备 20240551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