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宁宗庆元五年(公元1199年)底,大诗人陆游写下了著名的《冬夜读书示子聿》。从此以后,在语文课堂上,我们一遍遍吟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然后努力去践行“我听过很多道理,却还是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手动狗头)的每一天。
今天的计算机专业的本科生是无比幸福的,畅游互联网,放眼望去,满是道理:20多年前的2002年,国内的大学还在普及互联网接入的时代,大家突然发现麻省理工学院上线了包含50门课程的教材,起名叫“麻省理工开放课件”(MIT OpenCourseWare);而随着后续一大批国内外大学跟随着MIT的步伐,互联网学习资源日渐丰富,2010年11月1日,网易也上线了《网易公开课》网站;随着GitHub这样的代码共享平台和Youtube这样的视频分享平台的普及,更多的学子也会把自己的学习经验上传,更多的心路历程得到了分享。似乎今天已经从根本上颠覆了学习的模式,难怪很多人会说“‘你是哪里毕业的?’ ‘我是B站毕业的’”。
“有了在线课程,是不是学校就可以关门了?”,这种问题已经不是第一天出现了,如果互联网能够实现完全的时光回溯,可以打赌,2002年绝对已经有人在思考这件事。直到现在,我们也没有看到大学关门大吉(甚至也看不到这个趋势),除了无法克服的惰性需要人监督你,还有什么问题呢?
我们在设计今年的暑期学校课程之前,就随手搜索了一下各位老师的课程资料,好家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现在想要速通某门课程还真的挺容易的。你不光可以找到这个:
还可以找到这个:
除了课程内容,甚至还有人帮你总结了老师是谁,课程风格是什么:
你看看,这恨不得手把手教你怎么考满分的节奏,饼都喂到嘴边了,怎么你还是成不了计算机安全领域的大牛?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那种“我看梅西带球过人很简单,自己试试就把脚崴了”的感觉?网络上的知识再多,光看不练,是不是永远找不到诀窍?更重要的是,在大约2001年有一篇文章,里面有一段话是这么说的:
高手快的诀窍在于他很熟悉各种东西。高手看书很快,因为每一本新书里,值得他好好看的新技术只有一两章的内容。他能迅速看完,并准确领会这本书的中心思想和价值。而对于一个新手,每句话都是新的,他都需要去理解,每一段例子,他都需要去试。
高手喜欢用轻量级的工具,像VIM,notepad,最多到UltraEdit这样复杂的。高手用这种工具写出很多的东西。这些工具就像东方不败的针。那根针已具有神奇的魔力,有时候它可以当激光枪来用。
对于一些重量级的工具,高手虽不常用,但一经使出也威力大于常人。如果让东方不败用剑,最厉害的剑术名家也会败得很难看。高手其实用过很多的重量级工具,而且深知其优缺点。所以使出来,就会把威力发挥到最大,而把缺陷减少到最小。而低手则不然,总是把缺陷加以大大地发扬而浑不知其精髓何在。
我们是不是都经历过“总是把缺陷加以大大的发扬,而浑不知其精髓何在”这个阶段呢?也许大家都听说过一个很有名的“一万小时定律”,它是由著名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提出的定律。他认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但是后来很多的研究一直在质疑这个结论,例如发表在1993年科学期刊《the Royal Society》上的论文 The role of deliberate practice in expert performance: revisiting Ericsson, Krampe & Tesch-Römer 就说,单纯只是不停的练习,并不能让你成为专家。
在诸多网络讨论中,大家也会经常提到:“刻意练习需要精心的安排,如果只是强调反复练习,缺乏策略性的苦练,效果并不会很好,虽然总会有效但却无法将效果最大化。”
让我们重新回到“有了在线课程,是不是学校就可以关门了”那个问题来,如果同学们真的只要能够看视频就能学好知识,老师们简直是要开心到做梦都笑醒过来!人类的学习这个过程还远远不像我们训练AI那样可行(再说了,人家AI可以忍受枯燥的重复,你能吗?),个体的差异化使得每个人都需要和老师和同学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搞清楚自己的弱项,加以改进,方能得到进步。
所以,Let’s GoSSIP 2024暑期学校今年要重拳出击,官方逼死同人,老师们亲自来帮你们进步。你们想着速通课程,老师们却希望每个同学都能从课程中最大化地得到成长,例如我们第一天的课程实践,是来自南方科技大学张锋巍老师的计算机本科课程 CS315 《计算机安全》,这门课学完了会得到什么收获呢?
嗯嗯,这个广告效果挺好的。如果你想知道张锋巍老师课程团队在2024年7月22日这一天会给大家设计什么样的课程实践,赶紧来报名吧!
当然,如果第一天的内容还不能让你从入门到放弃满足,后面干货可就更多了:被大家誉为浙大系统贯通课程的“总设计师”的常瑞老师及其课程团队,要带领大家由浅入深认识真实的系统,整个实践内容从攻防两方面看系统安全:通过程序分析发现系统的问题,用形式化方法描述并验证系统特性,这个知识密度是不是够大?常老师还表示,实践的内容“可以很简单,也可以很难,现场感受一下🤦♂️🤦♀️”
为了能够充分折磨大家为大家提供充实的学习内容,复旦大学潘旭东老师课程团队本来是要用他们的“AI安全攻防系列Lab”来给大家练习,但是潘老师表示“我会重新来设计一些lab,尽量让大家在一天之内掌握AI安全研究的几类重要攻击”,每个老师都有一颗虐待善待学生的心!
硬件、系统、AI都齐全了,网络安全自然也不能少,我们请到的重量级嘉宾——清华大学的段海新老师正在清华大学的致理书院“基础学科交叉实践课程”中开设一门《网络安全攻防实践》,我们把段老师从百忙中“抓”过来,不需要去清华也能体验相关的精华内容啦!
最后,肯定少不了G.O.S.S.I.P自己的特色内容,今年我们为大家带来的主题是《安全漏洞的时空穿越之旅》,抛出了这么一个灵魂发问:如果你现在穿越回到历史的各个时期,你能够拯救数字世界吗?作为一个带着2024年知识、技术和工具的未来人类,在1980年代、1990年代、2000年代和2010年代你能成为网络安全的王者吗?别以为生在牛顿的时代,你就比他微积分厉害,那些历史上出现过的安全问题,可没有你想象的简单,原汁原味复原的历史环境,可能会让你在一开始就败下阵来,怎么样,不服来战啊!
过去的9年,我们在暑期学校中邀请了很多老师,介绍了很多的前沿的研究成果,暑期学校的同学中也有很多人成长为安全研究社区的中坚力量。来到了暑期学校的第10年,我们还是要提起那个可能被用滥了的词——“不忘初心”,不是每个人都是学神,但是所有人都需要也应该去参与到一套高质量的安全课程实践中去,把Linus Torvalds的名言挂在嘴边(误):
友情提醒,明天(7月15日)就是优惠注册的最后一天啦,大家抓紧报名!(不过正常价格也还好,你去上海迪士尼玩5天,门票都要3500块钱呢,还要排队~)。